財富自由後,人生要幹嘛?—別以為有錢萬事 OK,找到「自己人」才是真理

上次更新:23 2 月, 2025
Carl Jensen以為達到財務自由後生活會變得簡單快樂,但真正的挑戰,是如何找回生活的意義
Source: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RFKfgt7xAz0

很多人覺得,達到財富自由(FI)之後,人生會像廣告裡的樣子,海灘躺椅配雞尾酒,完美。
事實是,錢雖然能買到躺椅,但買不到人生。
​即使錢已經夠多,還是可能躺在沙灘上,問:「接下來要幹嘛?」
​即使有上億身家,還是會因為吃了一頓 3000 塊早餐覺得很焦慮。
​這不是我說的,是理財部落客 Carl Jensen 的故事。

​Carl 是部落格《1500 Days to Freedom》的作者。
​2013 年時,希望能在 1500 天後退休,於是跟妻子卯起來賺錢跟省錢,並把過程分享在網站上。
​靠著精準的投資眼光,順利在 43 歲生日前達成財務自由。
​然後呢?
​「公主跟王子從此過著幸福快樂的日子」嗎?
​並沒有。
​11 年過去了,雖然早已有上億身家,他們卻因為了女兒吃了一頓 3000 元的早餐覺得焦慮。

財富自由的秘密:投資房

Carl 和太太對房地產投資很有一套。
​他們的絕招就是:買下好社區裡最醜的房子,然後住進去自己修,等變漂亮了再賣掉。
​簡直是「醜小鴨變天鵝」的故事。
​2013 年,他們在科羅拉多州的房子買進時不過 40 萬美元,現在已經翻倍。
​到現在,Carl 的身家已經逼近 500 萬美元。
​談財富自由的部落格很多,《1500 Days to Freedom》哪裡不一樣?
​這是我的 3 個觀察。

滿足好奇心

它記錄了財務自由後的「真相」。
​除了四處旅行,也有焦慮跟反省。
​充分滿足每個渴望財務自由讀者的好奇心。
​想像自己就是那個整天露營、聚會,開特斯拉的幸運兒。

特色插圖

部落格裡常出現玩具恐龍插圖,打架、玩耍的粗糙畫面根本廢到笑。
​誰說放上網的東西一定要美美的?
​看他的文章,像在看漫畫,輕鬆又有趣,讓我想到 Tim Urban 的「享樂猴子」和「恐慌怪獸」。
​大概是直男的浪漫吧。

賺多少都給你看

就像 Pat Flynn公開營收,Carl 在網站上公開自己的淨資產,而且每月更新。
​他不怕被有錢人笑少、或被窮人仇富,因為他不依賴這些數字證明自己。
​簡單說,就是「寫爽的」。
​​
最後,重點是什麼?

1. 人生不只是錢 ​

「當我 2012 年剛發現 FI 的時候,以為只要存夠錢,人生就會變得簡單又輕鬆」。
「但 11 年後,我終於懂了,財務自由只是起點」,Carl 分享。

真正的挑戰是找到生活的意義

2. 找到你的「族人」

現在的 Carl,更關心找到一群懂你的人,一起分享生活。 ​
找到「族人」,遠比賺錢來得有趣。
這是為什麼已經 FI 多年的 Carl 和許多同伴定期聚會,即使大家根本不談錢。

他們要的不是錢,而是「連結」。
財富自由是起點,但找到人生方向,找到什麼讓我們快樂,才是 FI 吸引人的地方。

3. 享受人生

FI 並沒有教人們如何享受人生。
就像 Carl 夫婦,很會賺錢、很會存錢,卻無法享受花錢。

作家 Rami Sathi 說過:節儉的目的,是透過「有意識」的消費,過「富裕生活」。
他認為,許多人雖然有錢,卻過得像個乞丐,買杯飲料都覺得罪惡。 ​

真正的富裕生活,是沒有罪惡感的消費。」 ​

喜歡的事物,就盡情享受。 ​
誠實面對自己的慾望,把錢花在熱愛的事物上。

如果這篇文章有幫助到你,歡迎訂閱電子報,我會持續與你分享。

你可能也會感興趣

告訴我你的想法:

Subscribe
Notify of
guest

這個網站採用 Akismet 服務減少垃圾留言。進一步了解 Akismet 如何處理網站訪客的留言資料

0 Comments
Oldest
Newest Most Voted
Inline Feedbacks
View all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