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共打來怎麼辦》軍事專家告訴你:安啦!

上次更新:1 8 月, 2023
如何由一場衝突看到一盤局

身為台灣人,從小到大應該都聽過不少「上千顆飛彈正瞄準台灣」、「一但被封鎖,台灣撐不了幾天」的可怕傳言,學生時期空襲警報更沒少參加過,要全員安靜躲在地下室。

長大後,身邊男生朋友開始去當兵,每次聚會總會拿部隊裡各種不合理的要求當作閒聊話題,舉凡早起掃垃圾或是呼各種意義不詳的口號,聽起來好像都跟戰鬥扯不上邊。

因此我們對台灣軍事的想像,就停留在「只能挨打」跟「國軍很混」上。

身處被點名的戰爭高風險區域,大多數台灣民眾卻不太有機會學習軍事相關知識。科學教育有理化課、醫療急救大家多少也知道燙傷要沖脫泡蓋送、每半年要洗牙、要定期做健康檢查,怎麼就軍事方面,好像缺乏一些學習管道?學生時代雖然有軍訓課和軍護課,但印象裡也沒有針對兩岸戰況做過深入討論。也許是為了國家安全,許多訊息都列為機密。

阿共打來怎麼辦》,正是一本以軍事科普為宗旨的書,期望能夠導正視聽,讓台灣人民對於自身狀況有更多的了解,以後看到新聞時能夠有足夠的判斷能力。

以下分享幾個關於這本書的知識以及延伸想法。

任何軍事情勢都要在搭配時間狀態下衡量

阿共打來怎麼辦》就幾十年來的許多台海戰爭謠言一一說明,其中一個重要概念就是:搭配時間價值考量

我們在學習財務知識時,都明白金錢要加上時間才有參考價值及可比性,譬如一百萬在民國五十年代是鉅款,現在連買房子的頭期款都不夠。

軍事也是一樣的,任何情勢都要搭配時間衡量。很多情況不是不可能發生,而是配合上時間考量,這麼作不符合效益,因此機率很低。譬如遼寧號從一出港到台灣也需要兩天;航空母艦空間有限,戰機並不可能幾百台一次升空,也還沒算上已升空戰機的油耗以及船艦的補給;飛彈有上千顆,但發射器卻沒有那麼多,因此不會在短時間內一次轟炸等等。

萬一真的被攻擊了,跟我有什麼關係,生活會產生什麼影響?

《阿共打來怎麼辦》假設戰爭真的來臨了,在戰爭前、中、後各個階段,描述平民百姓的生活。

這些內容對於我這個軍事麻瓜來說非常實用,就好像去醫院超音波檢查或動手術前,醫護人員都會和病人說明等下會進行哪些步驟、維持多久,病人該如何配合。

知道最差的情況下可能會發生什麼,雖然對於事情沒有改變,但光是知道可能會發生什麼事,就能讓人冷靜下來,更沉著的應對。

airplane near blue and grey building
Photo by 周 康 on Pexels.com

戰爭前

如果戰爭要開打了,我們會在新聞上看到軍隊開始集結、後備軍人被徵召、出國要管制。接著開始有防空演習;交通也會開始管制,因為軍隊的出入優先權提高。

這時人民的生活大致如常,但為了避免混亂,政府可能會用限制購買數量等方法避免民眾囤貨,例如2018年的衛生紙之亂

全國人民會開始演習。後備軍人會開始訓練開打後,該如何協助進行善後,譬如滅火、清理瓦礫等工作。也包含配給任務,譬如某小鎮人口幾人,因此每週應該運送多少柴米油鹽。而人民們要學會躲空襲、如何節省水資源等,以應付戰爭需要。

戰爭初期:空軍

如果真的開戰了,應該會有一周左右的飛彈攻擊,目的是控制台灣的空權。民眾不需要擔心這類攻擊,因為幾乎肯定不會攻擊民宅,畢竟飛彈昂貴,會以軍事要塞、具有象徵意義的總統府或者交通樞紐為優先,此時轟炸民宅,就像往水溝丟錢一樣,不符合成本效益。

即使飛彈打歪,不小心打進民宅,除非是剛好被攻擊到的樓層上下兩層樓,否則多半只會受傷需要送醫,並不危及性命。這段時間最大的問題,是網路可能不穩定,無法隨時跟外界取得聯繫。

戰爭中期:陸軍

雖然發生的可能性不高,但假設陸軍登陸後,人民不只上班、上課,甚至出門都會被禁止。如果是住在軍營、電廠、水廠、港口附近則有可能成為攻擊目標,軍隊會強迫居民撤走。

現在大部分人的住家都在大樓中,大門是不鏽鋼門,要破門而入其實成本很高。一來浪費子彈,二來萬一進去後遇到民防部隊攻擊,解放軍的損耗也會很恐怖。因此應該會採取懷柔政策,好好配合就不會有生命危險。

如果真的不幸解放軍殺進家裡來了,也不要幻想高舉紅旗投降就會沒事。因為當下解放軍會攻下民宅是為了防禦工事,留下活口還要擔心是不是間諜,乾脆先殺掉最省事。所以最好的策略就是乖乖聽軍隊的話,盡早撤到安全的地方。

戰爭:後期

人民的生活取決於是否投降,如果還沒投降,那麼只要解放軍還沒完全佔領,就不會想要屠殺百姓,因此不需要擔心大屠殺或者血洗城鎮。畢竟解放軍是進攻方,還要擔心會被人民背後捅他一刀,再怎麼樣都需要休息,如果讓民眾知道要被大屠殺了,怎麼可能會乖乖配合?

red and blue plastic toy soldiers on brown surface
Photo by Ivan Samkov on Pexels.com

身為平民百姓的我們可以做些什麼?

身為不用當兵的女性,也曾和朋友討論真的戰爭時自己到底能做什麼呢?原來不用忙著練習武術、打靶,只要不再中了失敗主義的圈套,能夠分辨訊息可信度,就是很大的進步了。

如果台灣人民因此太恐懼了,而舉雙手投降,讓台灣跟中國開戰被定調為「內戰」,各國才會缺乏出手協助的理由。

作者期望能透過這本書,讓台灣人能具備正確的認知。能夠區分哪些是事實、哪些是謠言,而不再被「失敗主義」綁架,一味悲觀的認為「輸定了」、「死定了」。

並不需要非常厲害才有資格教人

《阿共打來怎麼辦》出版後在網路上被部分軍事迷批評寫得太簡單了,不夠深入、過度簡化實際情況,但對我這種軍事麻瓜來說,書中知識就像發現新大陸一樣新奇。

在學習任何一門領域時,各個程度的作品都有存在的必要。想想一個幼稚園的小孩,第一次接觸英文時,想看《芝麻街》,結果卻被大人丟到一邊,因為「太簡單了」,而塞給他原文版的《經濟學人》,他會有什麼反應呢?說不定從此對英文失去興趣,因為太深了。

當人有8分的實力時,其實才懶得去批評5分實力的人,因為他的眼光放在如何變成9分、10分。

這不是在說作者沒有10分的軍事知識,相反的,能夠有深厚的實力,還能夠把一門學問講解的深入淺出是本事。

我們並不需要要求自己有10分實力才有資格教人,5分實力的人也絕對有存在的價值,因為他可以幫助0分、1分的人提升到2分、3分,那也是十足的進步了。

soldier-military-uniform-american.jpg
Photo by Pixabay on Pexels.com

唯一值得恐懼的是恐懼本身

小羅斯福總統(Franklin Delano Roosevelt)曾說:「唯一值得恐懼的是恐懼本身」。

我們真正在面對的戰爭是資訊戰,而不是軍事侵略。如果讀者們能更加關心目前印太戰略及中亞地區的狀況,會知道地緣政治其實沒有這麼簡單,台灣只要擔心對岸入侵,但中國要防範的可不只有台灣。

這本書幫助我們藉由一位軍事專家的視野看懂「局」,知道在一場可能的戰爭中,利害關係人的想法、可能採取的作法以及各種狀況所要付出的代價。

你可能也會感興趣

告訴我你的想法:

Subscribe
Notify of
guest

這個網站採用 Akismet 服務減少垃圾留言。進一步了解 Akismet 如何處理網站訪客的留言資料

0 Comments
Inline Feedbacks
View all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