像我們這種內向 I 人,參加聚會就像玩躲貓貓,大家都玩完了,還沒被找到。
(存在感太低)
因為不懂得建立連結,錯過許多好朋友跟好機會。
受人喜歡的秘訣,是先喜歡更多人。
就像養貓一樣,你先對牠好,牠才會靠近你(應該啦)。
讀完這篇文章,你會學到如何:
- 留下好印象
- 辨識需求
- 預測行為
- 增加影響力
- 把路人變麻吉
快速連結
跟任何人都能愉快相處的科學
Vanessa Van Edwards自稱是「痊癒中的尷尬癌患者」,小時候在學校沒什麼朋友。
上體育課時,為了避免都沒有人要跟她一組的尷尬,會跟老師說自己有更年期疼痛。
只要太焦慮,蕁麻疹就會發作,長得全身都是,甚至是臉上。
對她來說,交朋友好難。
還好她幽默又懂得正向思考。
努力觀察、研究,終於整理出一套方法,搖身一變,成為充滿魅力的大人。
她在《Science of People》發表的文章很受歡迎。TEDx 演講《You Are Contagious》(你有感染力),也吸引了數百萬次觀看。
看她的影片和文字,很難不被她充滿熱情和幽默的表達能力感染。
她是怎麼辦到的?
以下是我讀完《跟任何人都能愉快相處的科學》後,有感的 8 則筆記。
受人喜歡的關鍵:喜歡更多人
Vanessa 小時候沒什麼朋友,有次上體育課,一位新來的轉學生竟然主動想跟她一組,讓她好開心。
午餐時,她問對方為什麼選她?
「因為我想認識你」,這是她這輩子聽過最中聽的一句話。
這個轉學生完美展現了「同調」(synchrony)。
我們喜歡別人了解我們、跟我們同一隊、成為團體中的一份子。
她終於發現,「受人喜歡的關鍵,是喜歡更多人」。
凸顯「他」就對了
Vanessa 發現,跟人相處的重點不在凸顯「自己」,而是凸顯「對方」。
譬如「多提到對方的名字」。
研究發現,我們聽到自己的名字時,大腦會釋放多巴胺,感到愉快。
譬如在介紹朋友彼此認識時,加上對方的有趣細節。
- 「中中正在跟我說他開車撞到袋鼠的驚悚故事」
- 「Annie 剛完成音樂劇《獅子王》的巡迴表演」
- 「Brad 剛寫完一本很棒的書」
扮演螢光筆,幫對方畫重點,能讓你變成最醒目的人。
在對話中製造火花
Pat Flynn 在《超級粉絲》說過,創造鐵粉的關鍵,是「為他們創造難忘的體驗」,這點在和人相處也適用。
要讓人喜歡跟我們相處,就要懂得製造火花,而這個火花必須是關於對方。
下次聚會時,與其問:「你好嗎?」「在哪工作?」「最近忙嗎?」
不如問:
「最近最讓你開心的事是什麼?」
「最近在做什麼有趣的事?」
「你怎麼會來這裡?」
如果聊得更深入,甚至可以問:
「如果你可以邀請任何人一起吃晚餐,你想邀誰?」
「你想成名嗎?因為什麼?」
「對你來說,什麼是「完美」的一天?」
「你上一次唱歌給別人聽是什麼時候?」
這些對話可以引導對方說出在意的事,打破表面的寒暄,讓談話更有意義。
「破解」他的性格
心理學的《5 大性格特質》(Big Five personality traits)將人的特質用 5 個類型評估,又稱為 OCEAN 模型。目的是預測我們在各種情境下的行為。
OCEAN 模型
- Openness:開放性高的人喜歡新奇、改變、冒險。反之則愛好傳統、常規、習慣。
- Conscientiousness:嚴謹性高的人是待辦事項魔人,熱愛時間表跟細節。反之則偏好大方向跟想法。
- Extroversion:外向性高的人喜歡社交。內向者喜歡獨處。
- Agreeableness:友善性高的人容易相處、有同理心。反之則務實、喜歡分析、多疑。
- Neuroticism:神經質的人容易擔心、情緒常波動。反之則冷靜、穩定。
怎麼知道身邊的人有哪些特質?可以用 3 種方法判斷:
- 直覺
- 問問題
- 觀察行為(包括網路上的貼文)
我曾經對如何跟某任老闆相處很頭痛,因為他會關心很多事。
譬如要求下屬公開行事曆,然後一個一個檢視。
他會問「為什麼你同時間有 3 個會,你 3 個都要參加嗎?」或是「這個會議我沒看到你回覆要不要參加,不參加的話要怎麼知道狀況?」等,甚至是「你不應該在這種時候請假」。
我理解他的友善性和開放性都偏低,於是學會提供細節、提前告知變動、保持透明,總算讓他感到一切在掌握中,也讓自己日子好過。
給他最想要的東西
學者 Uriel G. Foa 在《資源理論》(Resource Theory)說我們都有 6 種資源。
所有「關係」都是靠「交換」這些資源培養出來的。
每個人對於每種資源的需求都不同。
他們分別是:愛、服務、地位、金錢、物品和資訊。
以下是舉例:
- 愛:接納、喜愛
- 服務:照顧、安慰
- 地位:責任、頭銜、讚美
- 資訊:情報、建議、觀念、指導
- 金錢
- 物品
我們能夠送給別人最大的禮物,就是滿足他們的資源需求。
思考這些問題:
- 你希望從工作中得到什麼?
- 你和伴侶在一起時,最讓你覺得有價值的是什麼?
- 你和好友在一起時,感到最滿足的事情是什麼?
想想你生命中最重要 5 個人的需求是什麼,就知道什麼能帶給他們動力、怎麼讓他們快樂。
讀懂他喜歡怎麼被愛
Gary Chapman 提出《愛的 5 種語言》,認為我們有 5 種表達愛以及體驗愛的方式,分別是:
- 肯定言語
- 精心時刻
- 贈送禮物
- 服務行動
- 肢體接觸
雖說是愛的語言,其實對同事、朋友、想拉近關係的人也適用。
我們可以用愛的語言表達賞識、支持,讓對方開心。
怎麼知道對方愛的語言?
很簡單,觀察他怎麼「表達」愛,還有最常「要求」什麼。
因為我們通常會用自己想得到愛的方式,給予愛。
前陣子同事被解雇了,回想我們相處時,他時常讚美、鼓勵我,所以我判斷他的愛的語言有「肯定言語」,於是主動提是幫他寫推薦信,找新工作。
他很開心,也順利在眾多競爭者中拿到第一名。
被接納的秘訣是「分享祕密」
藝術家 Frank Warren 有天突發奇想,送人空白明信片,邀請大家將自己的秘密寫在上面,寄給他。
他一開始只是希望幫大家減輕壓力,反正是匿名的。
想不到這個點子迅速走紅,明信片如雪片般飛來,他成立PostSecret,一張張掃描,將明信片展示出來。
至今已經收到超過 50 萬張來自世界各地的匿名明信片,甚至出書。
原來,分享秘密能讓我們覺得不那麼孤獨
我們都以為秘密會阻礙連結,其實正好相反,秘密能促進連結。
我們害怕秘密會讓自己不被接納,其實分享祕密,才是獲得接納最快的方式。
加碼:關係是麻煩出來的《富蘭克林效應》
身為體貼的人,我們常把「我不想麻煩別人」掛在嘴上。
但研究發現,別人一旦幫過你的忙,就比較有可能喜歡你。
換句話說,關係是麻煩出來的。
美國政治家 Ben Franklin 有個死對頭,彼此互看不順眼。
有次他很想看一本書,卻四處找不到,只好寫了張紙條給對方借書。
想不到兩個人從此不競爭了,還漸漸變成麻吉。
這是《富蘭克林效應》(Ben Franklin effect)
麻煩對方的同時,也在分享脆弱。
我們自以為的弱點其實沒有那麼引人注意。就算引起注意,也會是與人建立關係的連結點。
作家Brene Brown說過「我知道脆弱是丟臉和害怕的核心,為了自我價值的掙扎,但似乎也孕育出了喜悅、創造力、歸屬和愛」。
我們都有弱點,對的人會因為你的弱點而喜歡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