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節儉過頭,去咖啡廳點杯飲料都捨不得。
專家告訴我們,只要每天少喝一杯珍珠奶茶,30 年後就可以…(請自行填空)。
節儉的目的,是透過「有意識」的消費,過「富裕生活」。
只要知道優先順序,拿鐵愛買幾杯就幾杯。
行銷大師 Seth Godin 說:致富最簡單的方法是「繼承」,第二種方法,是擁有「知識」和「紀律」。
以下是我讀完《致富系統》的摘要。
總有辦法
Ramit 是美國移民第二代,父母來自印度。
就跟其他移民家庭一樣,他從小節儉、努力工作,去餐廳吃飯從沒點過開胃菜、吃雞翅一定啃乾淨。
Ramit 的父母一份收入,要養 4 個小孩。
有一次,媽媽想幫小孩報名足球聯賽,發現費用好高。
她打電話給主辦方,問有沒有任何辦法可以免除費用。
最後媽媽在比賽前粉刷場地,換取小孩免費踢足球。
這個童年經歷,教會了 Ramit 努力工作,也相信「凡事總有辦法」,發展出一套自己的理財系統。
教你如何變有錢
就像雞翅要啃乾淨,Ramit 善於把所有好處用盡。
申請大學時,他設計了一套系統,成功申請到 20 多萬美金的獎學金。
他研究信用卡、怎麼跟銀行打交道,慢慢有了心得,將心得分享在《I Will Teach You How to Be RICH》網站裡,每日有 25 萬瀏覽人次。
趁勢出版了同名書、Netflix 影集,教年輕人如何擺脫卡債、跟伴侶溝通理財、決定要不要買房。
富裕生活:沒有罪惡感的消費
他認為,許多人雖然有錢,卻過得像個乞丐,買杯飲料都覺得罪惡。
那種觀念已經過時了。
「真正的富裕生活,是沒有罪惡感的消費。」
喜歡的事物,就盡情享受,重點是「有意識的消費」。
誠實面對自己的慾望,把錢花在熱愛的事物上。
把錢花在熱愛的事物上
Ramit 對於「富裕生活」的其中一項願望就是:去餐廳吃飯,可以點開胃菜。
他的讀者中,有的每一季花上萬美元治裝,但跟朋友合租公寓。
有的每星期都要上館子、開派對,但不去旅行。
如果只看花錢的那一面,很容易覺得這些人「亂花錢」,但其實每一分錢,早在月初領薪水時就分配好了。
該拿來付帳單、儲蓄、投資的一樣都不少,而剩下的錢,就放在「無內疚消費」的帳戶,拿來做任何喜歡的事情。
他在紐約租一間漂亮公寓、買「像穿著一朵雲」的高級羊毛褲、犒賞父母去義大利旅行,但絕不買車。
自動化金錢系統
他鼓勵我們善用「自動化金錢系統」,收到薪水後自動轉帳。
檢視你的支出,並為「非預期費用」儲蓄。
以下是他的理想比例:
- 固定支出:房租、食物、交通(佔實得薪水:50-60%)
- 投資:證券、基金(佔實得薪水:10%)
- 儲蓄目標:假期、買房頭期款、非預期費用(佔實得薪水:5-10%)
- 無內疚消費:聚餐、看電影、買衣服鞋子(佔實得薪水:20-35%)
技巧: 滯納金、手續費都可以談
「銀行花了上百美金讓你成為他們的客戶,不會想為了 5 美金失去你」,銀行和你收的所有手續費,都是可以談的。
畢竟他們為了贏得一個客戶,需要支付廣告費、分潤等成本,絕不想為了幾塊美金的手續費而惹毛客戶。
我自己經歷過,的確有效。
在澳洲,有次朋友起鬨一起買樂透,刷了信用卡,卻不知道會有額外費用產生。
我想起 Ramit 所說的,打電話給客服,解釋因為是第一次,不了解規則,希望可以免除,客服也爽快答應了。
技巧:善用節稅帳戶
利用免稅帳戶幫你省錢。
譬如台灣:自願提撥勞退,提撥的部分免扣所得稅。
澳洲:自願提撥 Super(Salary Sacrifice),稅 15%,通常比所得稅低。
技巧:紀錄與信用卡公司的對話
每次和信用卡公司通話時,都要紀錄。包括通話日期、專員名字、編號、備註。
下回談判時,提出這些紀錄,專員意識到你有備而來,多半會讓步。
致富沒有秘訣,是由定期、無聊、有紀律的行動產生。
大多數人只看到結果,但真正讓我們致富的是幕後工作。
你的「富裕生活」長什麼樣子?寫下來。
檢視支出,透過「有意識」的消費,富裕生活比想像的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