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
本周跟你分享怎麼靠「每次只改變一件事」,累積出全新的生活。
小提醒一下:
👋 我們的聊天會就是後天下午囉!
- 時間:4/13(週日)下午 14:00(台灣時間)
- 加入方式: 把這份邀請儲存到行事曆,時間到加入
- 形式:Google Meet 線上交流,大家可以自由發言,分享各自的經驗與挑戰。
期待見到你~
改變生活是一件困難的事,特別是如果你已經失敗了很多次。
我們都試過減肥、戒菸、吃得健康、早睡早起,然後呢?然後發現太難了,然後就沒有然後了。
但Leo Babauta做到了。
他自認沒有比較厲害,沒有更自律,也沒有更有動力。
但靠著一個簡單原則,他成功戒菸、減肥 30 公斤、跑馬拉松、還清債務,同時養 6 個小孩。
讀完這篇文章,你會看到他如何改變自己的生活。
生活一團亂
Leo Babauta 的生活亂得不可收拾。
抽菸、亂吃垃圾食物,完全不運動,身體當然不好。他曾經每天一包菸,炸雞、薯條是他的主食,體重超標。
每次他想要運動,卻總是沒辦法持續。
但更大的壓力來自家庭。他和妻子一起養 6 個小孩,生活開銷大,還欠債。
有一次,他窮到得從孩子的零錢罐裡拿硬幣,才買得起牛奶和麵包。
他覺得自己是個失敗的父親。
戒菸
Leo 的改變從戒菸開始。這個習慣是他生活中最難改變的一部分。
戒菸讓他學會如何控制自己,也成了改變其他生活方式的起點。這之後,他開始逐漸融入健康的生活習慣。
跑步
戒菸後,Leo 每天跑步。
他從每天跑 10 分鐘開始,並不要求跑得多遠或多快,而是享受過程。好好呼吸戶外的新鮮空氣、欣賞沿途的景色。
時間慢慢增加到 20 分鐘,然後是幾個小時。每次跑完,他都感激自己。
他變得更健康、更苗條、更快樂。到來,他完成人生第一場馬拉松,也能輕鬆跑完半馬。
飲食
除了運動,Leo 也改變飲食。
一開始只要求自己每天多喝水、多吃蔬菜、水果,少吃垃圾食物。接著減少外食,好好把冰箱跟家裡的食物清掉。
後來根本不去速食店了,完全戒掉加工食品和零食。他成功減掉 30 公斤,「每天都感覺很棒」。
還債
除了身體的轉變,他也面對更現實的壓力:金錢。
2005 年的 Leo,除了身體不好,還背債。他常常接到討債電話,但因為沒錢還,根本不敢接。
這些壓力讓他喘不過氣,只能硬著頭皮向親友借錢來維持生活。
他再一次從小地方著手,從小額債務開始還。把各種非必要的支出取消,譬如雜誌訂閱、有線電視、咖啡、電影,甚至把車也賣了。
也鼓起勇氣和債主談判,減輕負擔。
2007 年,他終於還清所有債務。「這是有生以來最爽的時刻」(It’s the most liberating thing ever),他回憶。
每次改變一件事就好
看出來了嗎?Leo 的方法是「每次只改變一件事」,不求跑得快、但要跑的久。
就像作家 Naval Ravikant 認為:「設定系統,而不是目標」,與其設定目標,不如打造一個讓目標容易達成的環境。
他把改變過程記錄下來,放在部落格《Zen Habits》 。許多內容在現在看來,就是「極簡主義」(Minimalism),但那時這個概念還沒有爆紅。
《Zen Habits》吸引了大量讀者,電子報訂閱數超過 20 萬人。
2 次被《時代》雜誌評為前 25 名的部落格。
Leo 開始寫有關生產力和極簡主義的書籍,陸續出版了6 本書。
他也做線上課程和訂閱制,幫助更多人改變習慣、簡化生活。
經常受邀演講,分享他的故事和改變哲學。
Leo 為什麼成功?
「極簡主義」、「斷捨離」不是已經有一堆作品了嗎?
譬如《The Minimalist》、《少,但是更好》、《人生四千個禮拜》、《一週工作四小時》、《深度數位大掃除》、《深度工作力》都是類似概念延伸。
我認為有 3 個原因:
市場先行者
「極簡主義」的概念在 2010 年爆紅,而 Leo 的部落格在 2007 年就成立了。
早進入市場,讓他在讀者需要時,已經有許多資源在那裡等著被挖角。
他抓住了這個理念的傳播機會。
Leo 的故事是每個人的故事
Leo 的困境很普通,根本是我們的日常。
誰沒有想過減肥、好好運動、早睡早起?
正因為如此,讓他的故事更有共鳴。
因為它反應我們的共同困境:忙碌、壓力和不健康的生活習慣。
不像那些戲劇化的人生,反而讓我們覺得:「如果他能做到,我也可以。」
這種平易近人的感覺,幫助他建立了強大的觀眾。
持續輸出
從 2007 年部落格成立到現在,已經 17 年了,仍然維持每周一篇新文章的更新頻率。
現在要在同一間公司上班 7 年都不容易,他根本是「自媒體公務員」。
不斷更新有用的、可實踐的建議,讓部落格保持吸引力。
現在 Leo 已經不再抽菸、吃肉,甚至開車。 他完成了好幾場馬拉松、鐵人三項和其他健身挑戰。 他賺得比以前多,也有足夠的時間享受生活。
改變生活不需要一步到位,只要你願意從一小步開始,就能累積出全新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