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為創作者,我們悶頭創作、累積名單、賣產品,但為什麼沒用?
因為市場不需要這項產品。
不是我們廢。
即使是成功的連續創業家,也只有 5%的勝率。
這是我讀完《一人創業手冊》(MAKE:Bootstrapper’s Handbook)的筆記。
讀完後我發現,只要開始嘗試,就會比大部分人更接近成功。
快速連結
他的故事
Pieter Levels來自荷蘭,唸大學時不知道要幹嘛,只知道不想跟「大家」一樣。
畢業後,同學一個個去大公司工作、只有周末約得出來。
他完全不嚮往那種生活,堅持當個自由工作者,每周在 Youtube 上傳音樂影片。
但肚子還是要顧,光靠上傳影片存不了幾個錢。
「聽說亞洲很便宜」,於是帶著一個背包、一台筆電,他到東南亞流浪。
抓自己的癢
泰國、印尼,輾轉待了幾個國家後,他發現遠距工作看似浪漫,其實很有學問。
「哪裡有穩定的網路?」、「這個城市便宜,但是治安好嗎?」、「這裡食物不貴,但吃了會不會拉肚子?」
他越上網找資料,就越發現這些資訊很破碎,東一塊、西一塊。
他決定「抓自己的癢」,開了一份 Google 文件,想做一份給數位遊牧者看的「城市資料表」,幫自己解決問題。
隔天醒來,發現表格變得超豐富,本來只有「網速」、「生活成本」、「氣溫」,忽然多出了一堆欄位,包括「共享辦公室」、「治安」,什麼都有。
原來他忘了調整編輯權,讓所有人都可以編輯,於是大家卯起來增加自己需要的欄位。
一個月後,數千人加了超過 250 個城市的資料在上面。
「原來我的問題也是大家的問題」,他著手打造網站,就是鼎鼎大名的《Nomad List》,日流量超過百萬人次。
無心插柳柳橙汁
網站做起來雖然開心,但 Pieter 發現,大家找到資訊後,很快就跑了。
完全被當工具人。
他想了個辦法:做社群,希望讓使用者「黏」在網站上。
這個社群可以讓數位遊牧者們認識、討論、參加活動,和彼此連結。
沒想到垃圾帳號太多,他決定收$1 美金入會費。
這樣做確實擋掉了垃圾帳號,但還是很多來亂的鄉民。
於是$10、$20、$30,價格越收越高。
每次漲價,新會員都會減少,但過沒幾個月又恢復正常。
現在,加入 Nomad List 社群的終身會員價是$99 元,擁有超過 5 萬名會員。(付費會員數量沒有公開)
「社群」意外變成變現管道。
書已經賣破百萬,但根本還沒寫
隨著越來越出名,很多粉絲希望他能分享創業經驗。
於是 Pieter 在社群問「如果我把創業過程寫成一本書,售價$30 美金,你會買嗎?」
書還沒開始寫,已經收到 5 萬美金。
大家付錢以後,只會收到一張空白清單,可以在上面「許願」,寫下希望這本書應該包含的內容。
Pieter 分析這張清單,將所有問題分為創業的不同階段:分別是「點子」、「製作」、「發行」、「成長」和「變現」。
因為每個人都處於不同的階段,需要回答不同的問題。
一本書的「目錄」就這麼搞定了。
他完全公開寫作過程,還邀請付費讀者「審稿」,一起來寫作。
他用電競平台Twitch直播寫作過程、每個章節寫完也直接放在 Google 文件上,接受回饋。
他選擇獨立出版,不經過出版社、也不發行紙本,只在他的網站上銷售。
《一人創業手冊》(MAKE:Bootstrapper’s Handbook)完成後,根本不用擔心銷量,因為早就有人買單。
也不用擔心內容不是用戶要的,因為每個章節都已經經過超級粉絲審核。
今年,Nomad List 已經 10 周年,每個月收入超過 6 萬美金。
但 Pieter 完全沒有要停下腳步的意思。
他打造了許多比 Nomad List 還賺錢的產品,譬如:
- AI Photo Generator | Photo AI™
- Interior AI™ | #1 AI Interior Designer, Virtual Staging AI tool + Room GPT AI Room Generator
- Remote Jobs in Programming, Design, Sales and more #OpenSalaries (remoteok.com)
「不累嗎?」,我好奇。
他的一則推文是答案:
「我這麼努力工作,是因為人生其他事情都讓我覺得超無聊。」
「金逼哀。」
(The tragedy is that I work so hard because everything else in life bores me on such an extreme level; not sure if that’s good or bad.)
我們學到什麼?
多產
Pieter 曾打造 70 多個產品,只有 4 個「起飛」。
他也不怕大家笑,這些不賺錢的產品到現在都搜尋的到。
譬如:
- Play My Inbox — Play the music in your inbox
- YouTube Statistics Dashboard | Youtube Stats by Tubelytics
- Go Fucking Do It — Set a deadline and price. If you fail, you pay.
換算下來,即使是成功的連續創業家,勝率也只有 5%。
「多產」(Ship more),是唯一解。
先確定有人買單
無論是網站還是出書,他總是很早產品上線,跟使用者一起打造。
作家 Chris Guillebeau 也在《3000 元開始的自主人生》提過這個概念。
逆向而行,先確定有人買單,再做產品。
延伸:如何寫出讓人忍不住點閱的標題
我們都討厭「騙點擊」的標題。
譬如:
「看完後全網都暴動了」
「全球 70 億人瘋傳」
這類文章,看完後只會覺得:
「我到底看了什麼」
「今天網路用得夠多了」
但如果標題太平淡,又怕沒人看。
在找 Pieter Levels 的資料時,我發現一位創作者Scott Stockdale,專門寫 SEO 和寫作主題。
他的文章常常有幾千個讚。
因為他很會下標。
這是他的 3 篇文章標題:
- Portfolio Website > Anything Else to Sell Products In Your Sleep
- How Pieter Levels Makes (At Least) $210K a Month From His Laptop — With Zero Employees
- How to Close New Clients in Your LinkedIn DMs (Without Being “Salesy”)
看到共同點了嗎?
這些標題都有一些不放也不會怎樣的「關鍵細節」。
如果不放的話是這樣:
- Portfolio Website > Anything Else to Sell Products
- How Pieter Levels Makes (At Least) $210K a Month
- How to Close New Clients in Your LinkedIn DMs
這些標題也可以,但就像其他標題一樣,普通。
Scott 懂得加上讓讀者很有感的東西:
- 在睡覺的時候(誰不用睡覺?)
- 用一台筆電就搞定了,還不用雇用員工(真的嗎?我自己就可以辦到嗎?)
- 不強迫推銷(太棒了!賣東西壓力好大)
這些「關鍵細節」,必須具體、日常,才能引發共鳴,讓人忍不住點進去。
有「關鍵細節」和「騙點擊」的標題不同,讓讀者能在 1 秒內決定「這篇文章是寫給我的嗎?」
(前提是內容要說到做到)
另一招是「引起情緒」。
這是他另外 3 篇文章的標題:
- You’re Wasting Your Time Trying to Build an Audience
這篇文章的中規中矩標題會是:「如何開始線上事業並賺到錢的 5 個步驟」。
但他偏不這樣寫,讓讀者意想不到,引發「好奇」情緒。 - I Fetishized Freedom — And Now I’m Miserable
這篇文章的重點其實就 4 個字:「我失戀了」。
但他用「自由」2 個字。
不正是他的讀者們追求的嗎?又為什麼會悲慘呢?讓讀者「好奇」爆表。 - “Put Out Content, Build an Email List, Sell a Product” — Why Isn’t It Working For You?
這篇文章講的是:「寫電子報要提供價值,不要推銷」,但他藏起來了。
不只藏起來,還直接戳讀者痛點「為什麼你寫一堆東西沒人看」。
把讀者的「焦慮」情緒點好點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