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不寫暢銷書,卻打造出百萬流量的閱讀筆記部落格—Maria Popova

上次更新:4 4 月, 2025
The Marginalian
Source: https://civifynow.com

Hi,
今天來點不一樣的,因為我實在太想跟你分享這個創作者。
請在信尾告訴我你的想法,你的回應會影響未來看到什麼。

Maria Popova 的網站月瀏覽量破百萬。
寫了無數篇閱讀筆記,但她幾乎不寫暢銷書,也不賣課程。
她的網站有超過 5000 篇文章,我很少看到「領導」、「自我成長」、「成功學」類書籍。
她的閱讀筆記從哲學、文學、詩、繪本,甚至天文學。
網站營收全靠「斗內」跟書的聯盟行銷。
我第一次進到她的網站,就不知不覺一篇篇點下去,最後逛了 1 個禮拜才關掉。
她的成功秘訣?索引連結、還有主題式寫作

Maria Popova 是誰

Maria Popova 是知識界的奇葩,她創辦了超受歡迎的部落格《The Marginalian》(前身是 Brain Pickings)。
從 2006 年經營到現在,月流量曾達 500 萬。
她不寫暢銷書、不追名聲,只是單純地分享她從書中學到的東西。
出生於保加利亞,共產政權垮台後移居美國。
為了能留在美國,年輕時花費了好多時間和心力才拿到綠卡。
背景看似平凡,但她靠著每天閱讀、寫作,建構出一個連結哲學、文學、科學等各種主題的知識帝國。
Maria 不只是個部落客,更像是知識「策展人」,透過她的文章,讓大家看到那些跨領域的思考。
她教我們如何在碎片化的世界裡,用連結和索引找到知識的意義。

fashion woman notebook pen
Photo by Negative Space on Pexels.com

書裡的索引:找到你想要的

讀書不做筆記,過沒幾天就會忘光,這是很多金魚腦(包括我)的困擾。
Maria 有個好辦法,就是自己做索引。
她在書的空白頁,寫「索引」。
她會把覺得重要的主題或概念列出來,標註頁碼。
這樣以後要複習,翻一下就能找到,非常省事。
另外,Maria 很喜歡追「外部引用」。
當書裡提到其他作家或資料,她會用便利貼標記,然後再去找那本書來讀。
這些引用對她來說就像是「超連結」,能幫助她發現更多有趣的東西。

重點不是「書」,而是「主題」和「作家」

她寫很多閱讀筆記,但是標題常常沒有書名。
她的標題,常常是「主題」加上「作者」。
例如,她寫文學家 Toni Morrison 的時候,標題是《Toni Morrison 談身體如何帶來快樂、理智和自愛》,點進去才會發現是書籍《Beloved》的筆記。
這樣下標,能夠讓沒時間閱讀,但對那個主題有興趣的人點進去。
不只介紹書,還能圍繞著作家寫出更多文章。
除了介紹 Toni Morrison 的書,光她的諾貝爾得獎感言又可以寫一篇 。
篇幅不長,大多是演講的摘要,重點是讓讀者懂得「故事的力量」。

譬如她寫Viktor Frankl,不只寫經典《活著的意義》,也寫生命、死亡,並跟其他作品關聯。
她的一篇文章其實就是一張卡片,只談一個主題,並延伸閱讀別的作品。
因為只要專注寫好一張卡片,所以多產。

她的閱讀筆記格式

開頭:問一個問題,譬如「擁有正確心態是什麼意思」。
內容:直接摘錄書中內容作為解答,並加上簡短個人註解。
結尾:延伸閱讀更多本書。

舉例:過度思考

Maria 的網站也不全是書、詩和插畫,也有插畫家。
譬如她介紹過一位插畫家,標題是《過度思考的 100 天》。
開頭:引用金句「我的關注成了我的現實」 。
延伸:這種情況也是插畫家面臨的,接著貼出她的作品。
結尾:延伸幾本插畫。

舉例:焦慮的解藥

另一個例子是:《塞內卡談焦慮的解藥》。
譬如焦慮是大家都有的困擾,其實作家塞內卡也有。
開頭:引用金句「塞翁失馬,焉知非福」。
內容:作家塞內卡也有這個煩惱,以下是他的解答。
結尾:延伸閱讀推薦。

silhouette of tree photo
Photo by Lisa Fotios on Pexels.com

策展

以上這種閱讀筆記寫久了,策展就很容易。
譬如《如何找到你的生命目標並做你熱愛的事》就很經典,回答一個大家都想知道的問題,然後讓 7 位她寫過的名人來回答。

不為流量而寫

Maria 的文章很少談自己,重點是分享她從書裡學到的觀點。
Maria 不追暢銷書的流量,也不跟風寫商業書。
她寫作的動機單純,只為了滿足自己的好奇心,還有分享重要的想法。
她的創作哲學很簡單,不為流量或外部回報而寫,而是為了打動自己、讓思想和靈魂有共鳴。
所有外在的回報都是副產品,真正的目標是理解自己」。

把知識連成一張網

Maria 認為,「創造」是「把看似無關的知識連結起來,然後從中找出新見解」。
Maria 獨特的寫作方式,把多本書的同一個主題連在一起,形成一張知識網。
這種寫作方式就像在策展,每篇文章都是一個小展覽,帶著讀者探索不同的知識領域。
一篇文章只寫一個主題,搭配一大堆超連結,讓人有駭進大腦神經連結的感覺,讀完還想繼續。

不覺得自己在工作

「我不覺得在工作啊!」,Maria 說。
對她來說,寫部落格不是工作,而是興趣。
Maria 覺得工作和生活應該是融合在一起的,這樣才能找到樂趣,像是物理學家 Richard Feynman 說的:「再也沒有比發現新事物更快樂的事了!」

重點整理

  1. 做索引:如果不自己動手做索引,把重要概念記下來,Maria 無法找到這麼多資訊。
  2. 超連結:做完索引,更要關聯。把不同作品裡的概念連接起來,拓展認知邊界。
  3. 以「主題」出發寫作:Maria 不為了筆記而筆記,而是問自己「這篇文章要回答什麼?」
  4. 專注:Maria 不追求「擴展規模」或是「下一步是什麼」,成功來自專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