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有讀者跟我分享:不知道應該寫想寫的,還是大衆喜歡的?
我不紅、也不是專家,但想跟你分享一個故事。
醜涼鞋
Margot 是一位德國裁縫師,專門幫農夫做衣服。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她帶著 25 美元移民美國。
她長期受腳痛的困擾。那個年代的美國女性出門,通常是穿高跟鞋、平底鞋,不然就是緊身靴。
運動鞋只有運動的時候會穿,不像現在,你想穿就穿,還很潮。
Margot 的腳因為長期穿著不舒服的鞋,和走在硬質路面,總是很疲勞。
有次她回德國,被人推坑穿了一款涼鞋,一穿就愛上了。因為特殊的設計,能支撐足弓、減少壓力,也治好了她的腳痛。
回到美國,她進口這款涼鞋,做起生意。
不一樣
起初,美國人覺得這雙涼鞋醜爆了,既不是尖頭、設計也不精緻。
「我看過最醜的涼鞋」
「只有阿嬤要穿」
「我只敢在宿舍,不見人的時候穿」,大家說。
但有一群嬉皮消費者喜歡這款涼鞋,因為他們本來就不想跟大家一樣。
市場定位
她的涼鞋只能放在健康食品店,跟燕麥一起「順便賣」。
她觀察涼鞋很受醫療人士歡迎(尤其是那些需要久站的)。不再把鞋子當作「時尚產品」,而是「生活方式」。
放棄一般鞋店,改用健康食品商店當通路,因為跟她一樣重視舒適的人比較可能出現在那裡。
「醜」的驕傲
隨著「健康」和「舒適」被重視,越來越多人對於傳統的美感產生質疑,認為「完美並不美」。
許多名人穿起它,甚至成為一種流行。
當模特、時尚造型師、和創意總監等「很潮的人」穿上這雙鞋時,它就變成一件很酷的事。消費者開始買單,因為「如果最酷的人都穿了,那我也可以」。
芭比也愛醜涼鞋
這雙涼鞋,甚至出現在電影《芭比》中。
你記得最後一幕嗎?芭比第一次去看婦產科,她終於不再穿漂亮洋裝了。她套上白背心、牛仔褲、西裝外套。
鏡頭平移到她的腳上,她穿著那雙涼鞋-勃肯鞋,當然是粉紅色的。
Margot Fraser 是勃肯鞋美國(Birkenstock USA)的創始者和前 CEO,也被暱稱為「勃肯太太」。
2023 年 Birkenstock 申請在紐約證券交易所上市,公司價值 86 億美元。
小眾
扯了這麼遠,我只是想跟你分享:只要有一群「懂你」的人就夠了。
Margot Fraser 從痛點出發,一開始只是想幫「自己」解決問題。
她沒打算討好所有人,先解決 1 %的人的問題。
當所有女性為了「漂亮」穿高跟鞋跟平底鞋,她就找那群跟她一樣會腳痛,重視「舒適」大於一切的人。
用熱情反覆試驗
Margot 對舒適的熱情,讓她沒有因為一開始的失敗而放棄,反而持續尋找對的方式,和市場對話。
反覆實驗,終於證明真的有人買單,才慢慢打起名聲。
我們既平凡又與眾不同,這個世界上一定有些人跟我們很像。
也許我們需要的不是百萬粉絲,而是一群「族人」。
附註:芭比勃肯鞋在電影播出後被大肆搶購,一度缺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