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美國科技業吹起一陣裁員風,身邊許多認識的人遭到波及,提醒我們上班族終究是吃人頭路的。但不上班怎麼辦呢?家還要養、房貸還要繳呢。
不如創業吧?
講到「創業」,你想到什麼?是各種西裝筆挺的 pitch,還是競爭激烈的 ABC 輪募資?
沒有最新潮的的技術就不能創業嗎?
沒有萬中選一的商業點子就註定只能為人打工?
一定要幾百萬的資金才能成長嗎?
一定要有這麼多人同心協力才能站上大舞台嗎?
《大人的周末創業》用全新角度詮釋「創業」,一邊上班、一邊利用閒暇之餘經營個人事業。你不見得要天賦異稟,只要找出自己經驗與他人需求的焦點,就能把自己變成一門生意。活用現有經驗、人脈以及興趣,採取最適合的變現模式。
快速連結
上班族需要思考的幾個問題
即使現在正在公司穩定上班的你,也不妨問問自己以下三個問題:
- 你能夠自力更生嗎?
大多數人無法自力更生,不知道除了公司發放的薪水外,還有其他靠自己力量的賺錢方法
- 退休之後還活怎久,錢夠用嗎?
退休生活變長了,人也變得更長壽,沒有正職,要如何過日子?現在的退休計畫,足夠用到八十歲以後嗎?
- 拿掉公司頭銜,你還有什麼?
只有單項收入,其實是很大的冒險。除了正職工作,你還有什麼收入來源可以養家、繳房貸、維持自己和家人的生活?
解決方法:成為專家,為他人解決問題
《大人的周末創業》對於專家的定義是:在特定領域內有知識、能力、實績,並且能夠為個人或企業解決問題的人。
既然大部分人都會越來越長壽,離開公司依然持續工作,才是最強對策。
如果對於「創業」一詞感到壓力很大,不如想成是「自雇者」或「自由工作者」就好。重點是能夠活用至今為止累積的知識和經驗,成為顧問或商業教練。不需要砸錢創業,因為退休族群禁不起金錢損失。
實際案例
以下分享三種不同挖掘價值的切入角度以及案例:
在上班本業中看見需求
- 律師娘講悄悄話 | Xinbei (facebook.com):因為在律所粉專的故事性寫作相當受歡迎而受邀出書,之後開始業配,走向個人品牌。
- 不動產業務:本業是負責把大樓賣給法人,後來發現有很多上班族想投資房產,卻因為缺乏知識被騙,因此投入,擔任不動產投資顧問。提供仲介、融資規劃、標的物管理等服務,這些都不是公司業務,卻幫它帶來了比本業還要豐厚的報酬
- 房仲:因為不擅長登門推銷,喜歡寫信,因此成為教人如何不登門造訪的業務顧問
- 編輯:擁有當「人的編輯」能力,能夠引導對方說話,並把訪談精簡成文字,因此成為個人品牌顧問
- 婚禮主持人:因為經常接觸新人,成為「婚禮專家」,舉辦相親派對、媒人仲介、提供婚姻生活顧問
善用自己的成功經驗
例如本來受肥胖所苦,後來成功瘦身,成為減肥顧問
讓興趣變成事業
- 上班族熱愛健身,利用業餘時間考取證照,成為健身教練
- 海外營業支援部門的上班族,發現自己認識很多留學日本的外國人,擔任寄宿家庭,還有保持聯繫,因此開始經營翻譯。本來翻譯會因為議者的國籍有不同收費,但他沒這困擾,可以做出業界最低價。後來甚至發展到八國語言翻譯社
常見問題
公司不允許怎麼辦?
每間公司的規定不同,有的並沒有允許員工利用業餘時間接案的彈性,但仍有方法可以因應。
例如先轉去相關部門,或是公司內的新創,讓自己有機會待在相關環境下學習並磨練相關技能。
等到時機成熟,無論是跟公司提出調整、跳槽、走向一人公司,都擁有更多選擇權。
我一位朋友是印度熱門旅遊部落客,單支影片擁有超過兩千萬人觀看人次,而他的本業其實是國際稅務顧問。他是如何在正職工作和斜槓間取得平衡?
做法是求職時直接寫在履歷上,面試時也開誠布公和用人主管說明,並表達很有可能會為了拍攝影片而請假,即使會扣到薪水。最後他和公司協商出一個雙方都可以接受的期待值,例如一周最少工作三個整天,而順利取得工作。目前為止合作都很愉快。
當然,以上都是因為這位朋友已經累積了足夠的職涯資本,擁有即使沒有這份正職工作也不至於餓死的本事,才有足夠的談判籌碼。《深度職場力》的作者 Cal Newport 認為要找到美好工作的重點,就在於擁有讓人強到讓人無法忽視你的能力。
????延伸閱讀:為什麼你不應該追求熱情!專家告訴你如何找到美好職涯《深度職場力》
找到需求後,如何變現?
- 提出不同解決方案,讓對方想直接付錢請你做,因為自己沒時間做或是做不來
- 出作業,讓對方下次再來,第二次開始就要收費
如何找到適合自己的創業題材?
這是創業初期最難的問題,卻也是只有本人才能夠問答的,作者建議我們可以用年表的方式,將自己人生歷程做盤點,觀察自己和家人曾有哪些重要經歷、感想,以及之後的計畫。從中挑選有潛力的主題發揮。
我也曾讀過幾本書,都有討論到相關主題,以下是書單:
從工作、感情到家庭,你可以從57個生命故事中學到這六件事《這輩子,你該做什麼?》
一本充滿案例、商業模式和工具的小額創業方法《3000 元開始的自主人生》
如何為自己打造合適的頭銜?
擁有一個頭銜很重要,讓人一看就知道有哪些問題可以請你協助。
但請注意這個頭銜需要創新,盡量不要用證照名字為自己創造頭銜,一來競爭激烈、二來報價也有一定行情。
例如會計師的行情相較於財務顧問就透明許多。
我將書中的練習《為自己打造創新頭銜》重製成 Notion 版本,方便你重製使用,歡迎拉到本頁最下方訂閱免費電子報,就可以下載。
除了這份範本外,你會在第一封歡迎訂閱的電子報中得到所有我製作的教材連結。
我的實踐
剛開始寫作時,總覺得一定要有自己的見解,因此產出速度很慢。從想到一個點子到能夠生成一篇文章,大概至少要一個月。那時覺得如果沒有自己的見解,那資訊網路上就能查的到了,人家怎麼會想看呢?
拉高了寫作門檻,把自己關在框框裡,於是產出慢,產量少,久而久之就荒廢了。(重點是自己覺得很有見解的東西也沒什麼人看,完全是自嗨)
後來我逐漸領悟到「傳播資訊」本身就是一種價值。新聞媒體業不就是在傳遞訊息嗎?這個觀點在《大人的周末創業》中變得更具體了。以個人而言,傳播資訊變現的管道有:
- 接受媒體採訪可以得到謝禮
- 幫雜誌撰稿可以拿稿費
- 發行書籍可得版稅
- 擔任講師可拿講師費
- 刊登廣告有廣告收入
以上這些都不需要有個人見解,而只要能夠傳播他人需要的資訊即可。而傳播又可再分的更仔細:彙整、紀錄、分析和傳播,傳播也可以是將不同語言的資訊翻譯後分享出來,讓有需要的人更容易吸收。
所謂簡單的事情不要搞得太複雜,真是一棒打醒夢中人。
於是我開始經營《中途筆記》電子報,將每周所讀的國外資訊經過翻譯和吸收後,以重點整理的方式分享給讀者,漸漸得到許多回饋。
我逐漸明白,原來價值傳遞的過程比想像單純。也許作電子報現在看來沒什麼價值,但誰知道呢?也許哪天讀者有需要了,會想到「不然去問問看那個常常寫信給我的人吧」。
後記
與其說是創業,我更覺得《大人的周末創業》其實是一段理解自己的旅程。誠實將一切攤在陽光下,看看如果丟掉名片,還剩下什麼。當公司不要我了,又能夠如何自食其力。
提前知道自己有幾兩重,有哪些「被利用的價值」,就不會有不正確的期待。無論你的終點是不是創業,別忘了路途當中就能碰上許多美好。啟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