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想成為哪種老人?

上次更新:28 3 月, 2025
《誰在銀閃閃的地方,等你》談老年與病痛的現實,提倡面對衰老與死亡時的接受與和解,活出無憾的晚年

老的時候,沒人在乎你年輕時多厲害。
生病和衰老,每個人都逃不掉,無論是奧運金牌還是世界首富,那一天遲早會來。
不少人晚年活得痛苦,更糟的,把周圍的人搞得也很痛苦。
讀完《誰在銀閃閃的地方,等你》,讓我思考一個問題:「老病後,我們成為怎麼樣的人?
以下整理我讀完後,最有感的 3 則筆記。
讀完這篇文章,你會知道如何準備,當一個可愛老人,也讓你愛的人可以創造自己的人生。

簡媜是台灣作家,作品多次被收錄在我們國中、高中的國文課本裡。在經歷長照阿嬤和公公後,寫下《誰在銀閃閃的地方,等你》,以書寫銀髮生活為主軸,是誠品書店2013 年華文創作類銷售排行第 1 名,也讓簡媜被金石堂書店選為 2013 年度風雲作家。

沒有人能替我們老

老年,是人生中最不浪漫的一個階段,也是最孤軍奮鬥的一段路」,簡媜說。
即使是最孝順的子女,也不可能替父母生病、衰老。
如果只用一句「沒打算活那麼久」來逃避問題,現在醫療進步,人均壽命超過 80 歲,墳墓也不是那麼容易就進去的。
儲存「經濟老本」和「精神老本」,是自己的責任。
經濟老本」好懂,就是錢。
精神老本」容易被忽略,卻很重要。包括人際關係、愛好、社會參與等。
有的老人沒有足夠的精神老本,把重心全放在子女跟自己的病痛,不自覺地到處情緒勒索。面對子女,好不容易見面了,只能報告一身病痛,誰受的了?
簡媜下了結論:「老而精神無所寄託,其窘困之狀不下於阮囊羞澀」,說的真好。
能夠盡量不求人,即是快樂老年。

做個好決定

孩子生病時,做父母的知道怎麼做能讓孩子舒服,父母臨危,為什麼做孩子的不知道怎麼做能讓父母舒服?
許多子女過不了「讓父母死」和被批評「不孝」這關。
與承受「不得好死」痛苦的父母相比,舅舅舅媽叔叔阿姨的意見顯得無關痛癢。
住院時,在霸氣喊出「救到底」之後,他們有來陪伴嗎?
長照時,他們曾出錢、出力嗎?
關鍵時刻,我們是要替父母、替自己做決定,或是被家族輿論牽著鼻子, 做出他們想要的決定?

讓死亡甜美無憾

大家認為死亡很可怕,是生命的終點,但簡媜卻說:死亡可以是「甜美無憾」的。
其實,生病像一面照妖鏡,把過去那些未竟事宜全都攤開。
趁著一切都來的及,修復或者和解,讓自己能夠笑著說再見。

最後,想跟你分享書裡我最喜歡的一句話:「一片葉子落了,無須驚動整片森林」。
地球繼續轉動,這是生命的過程。
老病讓我們失去一些東西,但也讓我們學會如何珍惜每一刻,接納那些無法改變的事。
Tim Ferries說:「記得自己會死,就會記得要好好活」。
也許死亡並不可怕,重要的是如何活得自在、無憾。

💡延伸閱讀:
當所有人都成了陌生人 —奧斯卡《父親》看失智者沒告訴我們的 3 件事
如果有天親愛的再也記不得你—從《手札情緣》我學到如何面對遺忘的 3 件事
你願意陪伴一個不記得你的人嗎?《明日的記憶》給照顧者的 4 個提醒
把長輩送機構=不孝?—看《被遺忘的時光》重新定義孝順
要是沒有媽媽,我要怎麼過日子?
家人最後的時光,原來可以更美好—從失智到臥床我學到的 5 件事
怎麼陪伴老去的失智父母,又不用拿自己的人生來換?
如何在長照路上照顧自己與家人?《自成一派》
不做臨終懇談,當心抱憾終生《凝視死亡》
不想將來只能拿著老人食品結帳,他帶領實驗室創意思考,迎接高齡化社會《銀光經濟》
別一個人扛,5 位知名作家陪你面對父母老去
如果能重來,我會帶媽媽去約會
花了一輩子對抗媽媽,為什麼最後卻成了她?
為什麼童年不快樂的孩子,願意為父母付出一切?
在老後宇宙中漂流:郭強生書寫「老」與「家庭」
你想成為哪種老人?

如果這篇文章有幫助到你,歡迎訂閱電子報,我會持續與你分享。

你可能也會感興趣

告訴我你的想法:

Subscribe
Notify of
guest

這個網站採用 Akismet 服務減少垃圾留言。進一步了解 Akismet 如何處理網站訪客的留言資料

0 Comments
Oldest
Newest Most Voted
Inline Feedbacks
View all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