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公那個年代的人,講話結巴怎麼辦?《口吃矯正法》何西哲的故事

上次更新:8 4 月, 2024
台灣最早一本談口吃的書

你有口吃困擾嗎?有沒有想過阿公那個年代的人(大約六十五年前)是怎麼跟口吃相處的?那時沒有網路,無法輕易地搜尋國內外口吃資料;沒有 podcast,不知道全世界到處都有人口吃,而且說著不同語言;沒有通訊軟體,連要跟其他口吃者見面,都要千里迢迢的搭車,跨縣市旅行。


今天介紹的這本《口吃矯正法》,是民國 46 年出版,相信現在在閱讀這篇文章的你,應該還沒出生。帶你一窺六十年前的台灣,人們怎麼看待口吃。

關於何老師

本書作者是何西哲老師,生於 1924 年,用現代的角度來看,稱呼為「斜槓青年」一點都不為過。何老師同時經營飯店在大學教書,還出版過多本書。已經這麼忙了,還閒不下來,工作之餘,更成立「口吃矯正班」,一人擔任總召、編輯、公關等職,一運行就超過四十年。


該說是小彩蛋嗎?何老師大方在書上公開自己的住址、電話,連出生年都有,不知道是不是因為想要讓有口吃困擾的人隨時都能找到他。


即使曾深受口吃困擾,但沒有被打敗,反而努力地蒐集各種資料、克服挑戰。經營事業成功之餘,更四處參加研討會、舉辦聚會,致力於將自己戰勝口吃的經驗談分享給大家,這種「不能只有我知道」、不厭其煩、熱情分享的精神,放在現代,也完全有當網紅的才能。


何老師要是晚個六十年出生,說不定是個百萬訂閱 Youtuber 呢!

cheerful diverse couple smiling and looking away
Photo by Andrea Piacquadio on Pexels.com

這本書在說什麼?

本書架構從「口吃的概念」開始,介紹與口吃相關的生理和心理層面,不只介紹發音時的器官運作方式,也探討口吃所造成的情緒。「矯正口吃的概念」、「口吃矯正法」由姿勢與呼吸著手,並搭配發音練習表等,鼓勵讀者由基本發音、單句練習開始,一路進步到演講、對話的挑戰。

口吃的成因

作者認為口吃不是單純發音的問題、也不是單純心理的問題、更不是發音器官的缺陷,而是口吃者對於講話失去了信心、容易緊張。有趣的是,在關於「口吃答問題」中,作者認為口吃的發生原因與「成長在破碎的家庭」或者「人格發展偏差」有關,因此部分口吃者需要心理治療。我想這個論述放在現在,訪問語言治療師們,應該會得到很不同的答案。

藉由呼吸練習,讓橫膈膜、發音肌肉與臉部肌肉放鬆

書中以四個字總結了治療目的,就是要讓說話「還其自然」,能自然地說話。詳細介紹了如何呼吸發音,目標是不讓橫膈膜發音肌肉臉部肌肉痙攣


這樣的治療方法聽起來很樸實、不新奇,書中卻從心理、生理、發音、呼吸等方面解釋、分析以後,讓口吃者可以對口吃有正確且全面的認識,練習時就更有依據。

adorable animal bed bedroom
Photo by Pixabay on Pexels.com

建立新的說話習慣

學習了新的方法後,必須要起身行動!心理學上,永久性行為模式改變分成四階段,分別是「傳遞認知」、「建立行為」、「改變習慣」與「轉變態度」,因此,除了熟讀《口吃矯正法》,也要起而行,每天持續不斷地做發音練習。目標是減少口吃次數、恢復對說話的信心。

口吃者的六項心理建設

在附錄中,有位口吃學員分享從國外吸取到的六句金句,我認為放到六十年後的今天,也同樣有價值:

  • 每一個人都有說話口吃的時候,口吃者也不是每次說話都口吃(Anybody stutters sometimes. Nobody stutters all of the time)
  • 我將練習輕鬆地說話(I will work for easy speech)
  • 我絕不隱瞞口吃(I will never try to hide my stutter)
  • 我將告訴人們我有口吃(I will tell people that I stutter)
  • 我說話時要看著聽眾的臉(I will look at people when I talk to them)
  • 當有人笑我口吃,我就跟著他們一起笑(If somebody laughs or teases me, I will just laugh with him)

加入樂言社:多開口、多交流、多分享

何老師出書之餘不忘業配宣傳自己成立的口吃者社團:樂言社。樂言社有三個主要活動:

  • 舉辦公開演講、辯論、討論會等,讓社員多開口。
  • 與國外語言障礙矯正團體交流各種矯正方法。
  • 並發行口吃相關報刊,分享相關研究,也歡迎社員投稿矯正的心路歷程。


三十年過去了,現在世界上的交流方式已經從報刊進化成電子報,再也不需要社員樂捐才能夠印刷、發行。公開演講會也不一定要辦在實體,電腦連結一打開,隨時隨地都可以參加。入會也不需要回函,社群網站點兩下就可以將全世界的人串聯在一起。


目前在台灣,也有《臺灣人口吃協會》,時常在 IG、Facebook 以及 LINE 社團和大家分享口吃訊息,歡迎加入。

multiracial group of people in a room
Photo by Diva Plavalaguna on Pexels.com

後記

我從來沒有見過何老師,所有資訊都是從網路上取得。幾年前曾經寫過 email、撥過電話給他,不過都沒有緣分聯繫上。幸好,台北市立圖書館有他的著作,讓我還可以透過書本認識他。在 Youtube 上也找到了一支何老師的訪問影片,讓我們一睹他的丰采。


這是一本很古樸、可愛的書,除了印刷體很古早味,還附「樂言社會員單」以及虛線,讓讀者可以填寫好後,直接剪開,郵寄報名入社。


不知道現在加入還來不來的及呢?

💡給對於口吃想要探索更多的你,我整理了一份《2024 精選十本口吃書單》,是幾年下來曾經閱讀過的相關書單,讓你不用花時間找就可以直接閱讀!只要拉到本頁最下方加入電子報就可以下載,歡迎免費訂閱。

💡延伸閱讀:Q&A 口吃常見的 24 個問題 2024 更新

幫助內向的你找到熱愛工作,走出逆境、享受生活

電子報每周五寄送 | 提供實用指南,用你的方式,去想去的地方

如果這篇文章有幫助到你,歡迎訂閱電子報,我會持續與你分享。

你可能也會感興趣

告訴我你的想法:

Subscribe
Notify of
guest

這個網站採用 Akismet 服務減少垃圾留言。進一步了解 Akismet 如何處理網站訪客的留言資料

0 Comments
Oldest
Newest Most Voted
Inline Feedbacks
View all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