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本書我是用聽的。我將更多聽有聲書的心得和經驗分享於我如何聽書、聽了什麼書:用 Libby 和 Spotify 聽 17 本有聲書的經驗分享
「我就是個性急躁、脾氣不好」
「我就是容易緊張」
「我就是猶豫不決」
「我就是無法不喝酒、抽菸」
明白自己的缺點很好,但你是不是有時候會把缺點拿來當作不作為的擋箭牌呢?哈佛腦神經科學博士破解你的迷思,告訴你:我們隨時都有權利選擇我是誰,以及想成為什麼樣的人。
Jill Bolte Taylor是一位前程似錦的哈佛腦神經科學博士,卻在事業蒸蒸日上的 37 歲那年忽然中風,左腦被血液淹沒、只剩下右腦,失去語言、文字,花了八年的時間逐漸康復。你可以到以下 TED Talk 聽她分享當年的經歷:
這段旅程卻教會她生命的重要功課,發覺:原來自己能夠控制大腦思考。
只要懂得如何跟大腦合作,就能開創更圓滿的全腦人生。
💡Taylor 博士在大病初癒後的第一本著作:中風痊癒的哈佛腦神經科學家教你如何訓練大腦,活得快樂、平靜《奇蹟》
這本書在說什麼?
你有沒有聽過一種說法?左撇子比較聰明,因為右腦比較發達,比較機靈、有創造力。這種左腦主管理性和邏輯、右腦掌管感性和空間的說法,深植人心。
雖然我是個左撇子,乍看之下應該要得意,但還是得誠實的跟你說:這只是誤會一場。
Taylor 博士認為傳統的「理性左腦、感性右腦」二分法不正確,因為左右半腦各有一區掌管思考和理性,也各有一區掌管情緒和感性。
我們的一切思考和感受都依賴這顆腦,如果能夠選擇在不同情境下召喚不同區域,就能夠掌握感受和思考,對於提升人際關係、目標實現都大有幫助。
博士在書中也提到大腦訓練工具和訓練步驟,讓我們更懂得如何和大腦合作。
左腦跟右腦一直都緊密相連
《全腦人生》指出,我們的情感海馬組織均勻分佈在兩個腦半球之間。因此,每個腦半球都有情感大腦和思考大腦。
Taylor 博士將兩個腦半球分為四個區域,並運用擬人化,分別對應到四個角色,還為他們取了名字。向我們介紹之間的特性,以及如何善用各自的長處。
四個大腦的特性
Taylor 博士認為傳統的「理性左腦、感性右腦」二分法不正確,因為左右半腦各有一區掌管思考和理性,也各有一區掌管情緒和感性。
取而代之的是四個大腦以及人格:
- 一號人格:左腦的規律思考區
- 二號人格:左腦的負向情緒區
- 三號人格:右腦的樂天情懷區
- 四號人格:右腦的開闊思維區
他們分別有不同特性:
- 一號人格:屬於左腦思考,這種性格會組織一切,進行分類,尊重權威,進行批判性判斷,注重細節,整潔,保護性強。
- 二號人格:屬於左腦情感。這種性格的特點是容易產生憤怒、欺騙、內疚、羞恥、有條件的愛、消極的自我判斷,並且是焦慮、抱怨、充滿自我為中心和指責。
- 三號人格:屬於右腦情感,是正確的情緒。這種性格是寬容的、敬畏的、好玩的、有同情心的、創造性的、快樂的、好奇的、有風格的、有希望的和具有體驗性。
- 四號人格:屬於右腦思考,是正確的思維。這種性格是覺察、擴張、聯繫、接受、擁抱變化、真實、具有慷慨精神及清楚的意圖。
Taylor 也引用榮格心理學的四大原型,呼應四種人格:
(以下摘自維基百科)
- 自性(Self):自性是人心靈的中心。
- 阿尼瑪(Anima):阿尼瑪是男人自己內心無意識中的女人性格與形象。阿尼瑪可以是負面的也可以是正面的。
- 阿尼瑪斯(Animus):阿尼瑪斯是女人自己內心無意識中的男人性格與形象。阿尼瑪斯可以是負面的也可以是正面的。
- 陰影(Shadow):陰影存在人的無意識中與自我(ego)有著完全相反的性格與形象。譬如在《蝙蝠俠:開戰時刻》中,想要成為正義的悍衛者的布魯斯心中存在殺人復仇與恐懼的陰影。這兩種陰影分別由忍者大師(Ra’s al Ghul)與稻草人(Scarecrow)代表。經由阿尼瑪瑞琪兒的導引,老智者們的幫助,布魯斯戰勝自己心中殺人復仇與恐懼的陰影,終於成為正義的悍衛者。
你可以怎麼做?用 BRAIN 召開大腦會議
Taylor 博士提倡學會四種人格的特性,並有意識地選擇想成為哪種人格。
具體作法是召開 BRAIN 大腦會議,分為以下五大步驟。
- B(BREATHE):深呼吸,按下暫停按鈕,中斷情緒反應。
- R(RECOGNIZE):體認,辨識出當前哪個人格正在運行。
- A(APPRECIATE)):欣賞,專心聆聽所有人格的聲音。
- I(INQUIRE) :探問內在,邀請四大人格一起決定如何回應。
- N(NAVIGATE):釐清,產生新的現狀。
我發現BRAIN 大腦會議和正念冥想有異曲同工之妙,都是藉由呼吸將注意力放回當下,透過觀察和聆聽得到解答。
同樣談成癮的還有《鬆綁你的焦慮習慣》,雖然書中談的主要是焦慮成癮,但當中的RAIN架構,和 BRAIN 大腦會議的前半段相符。
RAIN 架構如下:
認知和放鬆(Recognize and Relax):接受自己有焦慮和壓力等感受。
接受和允許(Accept and Allow):允許自己有焦慮、壓力等負面情緒的感受。
調查(Investigate):抱著好奇心,問問在情緒的當下,身體怎麼了?有沒有特別覺得不舒服?譬如腸胃、肩頸或是喉嚨。
注意(Note):盡量不啟動「思索腦」,也就是不急著啟動分析、解釋、接著是一連串行動方案等慣性反應,而是繼續讓「覺察腦」觀照自己。理解想法就是想法,而不是事實,接著用幾個深呼吸幫助自己回到當下。
BRAIN 大腦會議的不同之處,在於融入了四個角色。當我們處在事件當下時,可以很快的意識到是哪個部分在作祟,譬如情緒來襲時:是二號人格在作祟吧!處理事件時:可能是一號人格在主演喔。
我們可以選擇呼喚其他人格,讓「四個人」都有機會表達意見,再決定應該要如何進行下一步。
後記
這本書最令我印象深刻的,是 Taylor 博士雖然身為腦科學家,卻絲毫不避諱在書中提及許多心理學、甚至靈性層面的觀念,譬如榮格和開悟。
如果連腦科學家都在談靈性,更讓我願意相信,目前的科學仍有許多侷限,也許世上真的有許多事情是暫時無法解釋的,但並不代表不存在。
知道自己有四種不同性格以後,我們可以時常自我覺察,呼喚出適合的人格,更能面對生命各種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