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者問我都怎麼閱讀,除了紙本和電子書以外,還想跟你分享最近的心頭好:有聲書。目前已經聽了超過十本書,體驗很不錯。除了可以讓眼睛休息,也有一些在閱讀時所沒有的體驗,是意想不到的收穫。
這篇文章,跟你分享為什麼要聽書、如何聽書、聽了哪些書。
快速連結
為什麼要聽書
讓眼睛休息
這是聽書最大的好處了,如果你跟我一樣工作時需要大量面對螢幕,到了下班後依然要用眼閱讀,其實蠻累的。好在有聲書的出現,讓我們能夠鬆綁眼睛,將輸入媒介換成耳朵。
更融入的閱讀體驗
人家說Podcast是一種親密的陪伴,聲音的確能讓我們和對方感到更親近。
許多有聲書的作者,譬如《召喚勇氣》的Brene Brown和《逆思維》的Adam Grant都喜歡在有聲書加上許多聲音表演。可能是語氣、聲調,甚至是哼起歌來。搭配上文字內容,能夠更融入場景,讓閱讀體驗更深刻。
感受作者獨一無二的人格特質
文字畢竟還是隔了一層,但透過聲音表達,每位作者的性格就立體了起來。撇開透過專業配音員配音的有聲書,幾位親自錄音的作者特質都很鮮明。
例如我很喜歡Brene Brown的有聲書表現方式,會唱歌、轉換聲調,是書裡面沒有的,就好像彩蛋一樣。讓人感到作者彷彿就在身邊跟你聊天。很可愛、很有互動感。
聽有聲書的優點
不能以「沒時間」當不閱讀的藉口
聽書實在太方便了,你不需要手拿著書本或是閱讀器、眼睛也不需要盯著看,只要有一副耳機,隨時能聽。
不少人是在通勤時聽書的,我則喜歡在煮飯的時候聽書,找到一個你定期會需要重複的任務,思考適不適合拿來聽書?你會發現沒時間不再是藉口。
提升閱讀速度
有些人閱讀速度比較慢、或是容易分心,那麼也許他比較擅長用聽的。另外對於一些有閱讀困難的人來說,有聲書也更適合拿來當作吸收資訊的媒介。
練習聽力、學習語言
該說是幸還是不幸呢?目前中文有聲書的選擇比起英文還是少得多。為了讀到想讀的書,我通常不會等到出中文版,而是直接讀原文。目前英語市場的暢銷書同步推出有聲書的機率其實蠻高的,因此不經意多了許多練習聽力的機會。
有聲書為了講求品質,其實配音員的咬字都很清晰,加上可以自由調整速度及重複,是一個讓自己建立聽英文習慣的好方法。
我如何聽書:Libby App
我使用Libby,是一個可以借閱有聲書、電子書和雜誌的App。
Libby使用完全免費,只需要將圖書館提供的圖書證資料輸入,即可登入,享用該圖書館提供的資源。
凡是使用OverDrive的圖書館都可在Libby上面找到。目前北美超過90%的公立圖書館使用OverDrive。我所在的澳洲也有不少OverDrive的圖書館。譬如雪梨的City of Sydney Library、Bayside Library NSW、City of Ryde Library等。
台灣的台北市立圖書館、台北美國學校圖書館、台北歐洲學校圖書館也在清單上。
我聽了哪些書
安靜就是力量
這是一本內向者都該讀的書,談內向的成因、文化,也給內向者如何生活和工作的具體建議。
作者Susan Cain是一位作家和律師,她認為現代文化誤解並低估了內向者的特質和能力,在累積許多談判和溝通經驗後,四處演講,也撰寫這本《安靜,就是力量》。
《安靜,就是力量》期望讓內向者明白,那些因為內向而產生的自卑其實不必要,而衝突迴避不過是避免杏仁核受到過度刺激的保護機制。善用這些天賦,就能發揮獨一無二的力量。
一週工作四小時
這是一本顛覆傳統上班觀念的書,提倡迷你退休。
你曾經想過退休生活會是什麼模樣嗎?譬如環遊世界、搭遊艇、登陸北極。但等等,為什麼一定要等到退休?我們真的需要一天待在辦公室至少八小時,持續二十年,甚至更久,才能夠換取足夠的金錢,完成夢想?
《一週工作四小時》的作者Timothy Ferriss顯然不這麼認為,早在十五年前,就提倡「迷你退休」,並利用網路,達成不在辦公室,也能上班的生活方式。
藉由這本書,他希望我們放棄「先拼命工作,然後退休」這種延遲享樂的想法。現在就起身行動,去實現屬於自己的夢想。可以說我所知道的每一位自媒體、個人品牌作者的書中都有《一週工作四小時》的影子。
治療資訊焦慮症的良藥竟是「無知」?原來忙碌才是懶惰《一週工作四小時》
少,但是更好
這是一本談如何「有紀律地追求更少」的書。
《少,但是更好》教我們過忠於自己的生活,而不是別人期待你去過的生活。
作者Greg McKeown是一位管理顧問,也是專準主義(Essentialism)的奉行者。忙碌的生活讓他甚至連老婆進醫院時都在客戶端度過。在錯過自己女兒出生後,他才驚覺自己錯過了最要緊的事。決定重新排序自己的人生優先順序。也整理出一套方法,希望告訴大眾如何做得更少,卻活的更好。
召喚勇氣
這是一本關於如何培養勇氣和擁抱脆弱的書。
無論面對想要的位子、渴望的職涯或是對象,都需要勇氣。說到勇敢,你腦子裡浮現的是什麼?在讀《召喚勇氣》前,我腦海裡出現的是斯巴達戰士,接著是綠巨人浩克,渾身肌肉、發怒的樣子。兩者都有甘願為了邪惡勢力而冒生命危險的勇氣。
但原來勇氣最原初的意義是「真心誠意說出心中所想」,願意坦率地將真實的感受表達出來、並成為自己真正想成為的人。指的是甘願為了坦率而冒脆弱風險的能力。
本書作者Brene Brown是一位社工師以及教授,她的TED Talk《脆弱的力量》至今已經累積兩千萬人次觀看。Brown和其他撰寫心理學相關書籍的作者最大的不同是,非常幽默風趣、深具個人特色。
我曾聽過她的兩本有聲書,分別是《心靈地圖》與這本《召換勇氣》,非常欣賞她幽默又溫暖的風格,卻不淪為雞湯。將紮實的學術理論用鄰居阿姨的叨念說給你聽,經常令人發笑。
順帶一提,這兩本有聲書都是她親自錄音,當中時常出現紙本書本版沒有的彩蛋,例如唱歌或是爆粗口,推薦給隻身在外打拼,想念鄰居阿姨溫馨碎唸的朋友們。
給不敢說出要什麼的你,3個心理建設和3個行動方案《召喚勇氣》
先問為什麼
這是一本打造產品前都該讀的書,談核心價值。
作者Simon Sinek是一位作家,黃金圈法則(The Golden Circle)的發明者。他的TED Talk演講影片,至今已經超過六千萬人觀看,是史上最受歡迎的TED Talk之一。
這篇文章我以《中途筆記》為例,應用書中重點「黃金圈法則」,跟你分享我的發現。找到自己為什麼的過程,以及這個「為什麼」為什麼重要,以及如何實踐這個為什麼。
心的地圖Atlas of the heart
這是一本易受情緒困擾的人都該讀的書,幫助我們辨識和談論情緒,與人創造更美好的關係。
《心的地圖》(Atlas of the Heart,暫譯)是Brené Brown繼《脆弱的力量》、《召喚勇氣》後的最新著作。不同於前面幾本書強調理論和應用,這本書就像一本情緒字典,帶我們認識87種情緒。
Brown曾做過多年的調查,發現大部分的人只能說出3種情緒,分別是快樂、悲傷、憤怒。如果對自己的感受沒有清楚的認知,就好像看醫生卻無法說出哪裡不舒服一樣,不僅幫不了自己,別人也幫不了你,更糟的話還會進入死胡同,長年糾結在裡面。
她相信情感流暢度(Emotional Fluency),也就是能否順暢表達自己的感受,是能否擁有快樂、歸屬感、創造力和愛的重要指標。
Brown認為,只要反覆練習、自我察覺,以後面對複雜感受時,會更知道該用哪些詞彙來形容情緒,接著將感受變成力量,因此出版這本書,期望能幫助大眾更了解自己的感受。
他怎麼又抓狂了?3個步驟挖掘生氣底下的情緒,與人建立真實連結《心靈地圖》(Atlas of the Heart)
深度工作力
這是一本教你找回專注力的書。
本書作者Cal Newport可說是各種職涯、專注力相關話題的專家,曾發表過多本暢銷書,例如《深度職場力》,大膽推翻熱情假設,並佐以實證,鼓勵人們不應該執著於熱情,非常推薦。
另一本《數位深度大掃除》,是有感於周圍的人深受「資訊成癮」所苦,因而研究、訪談,發表了自己一套見解。書中直言「查看你獲得幾個讚跟抽菸沒什麼兩樣」。一語敲醒自以為生活習慣良好、卻被數位工具綁架而不自覺的大眾。
最新著作《沒有Email的世界》則破除現代知識工作者以收發Email數量衡量生產力的迷思,期望幫助我們避免電子信箱的暴政,創造更平靜、更高品質的工作。
而這本《深度工作力》,出版在《沒有Email的世界》之前,可說是一本心法,詳細解釋為什麼要找回專注力、專注力為何重要,以及該如何做回專注力的主人。
沒有Email的世界
這是一本教你從Email海脫身、讓工作變得更流暢的書。
《深度職場力》和《數位深度大掃除》的作者Cal Newport在《深度工作力》後,發現研究了心法還不夠,因為讀者更需要的是如何實踐,於是誕生了這本《沒有Email的日子》。
如果你跟我一樣,每天要收上百封Email,開數場會議,那Newport的方法值得你看看。4大Email使用原則,用有限的專注力換取最高的產出。
鬆綁你的焦慮習慣
這是一本讓你看懂焦慮也是一種習慣,以及如何破除迴圈的書。
「你吸毒嗎?」我指的毒不只是毒品和酒精那種毒,也包含生活中的有害物質,譬如焦慮。焦慮是許多人都有的困擾,正逐漸侵蝕我們的生活。
焦慮不只是有害,也是一種習慣。任何習慣的養成都是因為會讓我們得到獎賞,譬如狗狗知道看到球,撿回來,得到肉乾。
《鬆綁你的焦慮習慣》作者Judson Brewer是一位國際知名的成癮精神病學家和神經科學家,也是布朗大學正念中心(Mindfulness Center)的研究與創新部門主任。
我們的祖先也知道在野外碰到野生動物,第一件事情是決定要打還是要跑。打獵,就能取得獵物餵飽自己。如果不打獵又跑得不夠快,就會成為獵物,成為別人的食物。
到了現代,各種環境的變化卻讓我們擔心成癮了。焦慮變的像野火,無時無刻都想找生活中的任何東西來燃燒。
幸好,人跟動物幾千年以來的演化機制從未改變。只要明白大腦如何運作,就能重新改寫,建立新習慣。
逆思維
(近期推出)
你聽過有聲書嗎?感覺如何?歡迎分享,或是推薦我你喜歡的有聲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