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理想生活是什麼?」
「睡到自然醒,環遊世界邊數錢」
「什麼時候會實現?」
「等我退休吧!」
相信是很多人的心聲。但等等,為什麼一定要等到退休?我們真的需要一天待在辦公室至少八小時,持續二十年,甚至更久,才能夠換取足夠的金錢,完成夢想?
《一週工作四小時》的作者 Timothy Ferriss 顯然不這麼認為,早在十五年前,就提倡「迷你退休」,並利用網路,達成不在辦公室,也能上班的生活方式。
Timothy Ferriss 是作家、健身專家和烹飪高手。同時也具有知名大學講師、擁有探戈金氏世界紀錄的美國人、全美武術散打冠軍、馬術弓箭手、連續劇演員、板球選手等各種神奇身分。
藉由這本書,他希望我們放棄「先拼命工作,然後退休」這種延遲享樂的想法。現在就起身行動,去實現屬於自己的夢想。可以說我所知道的每一位自媒體、個人品牌作者的書中都有《一週工作四小時》的影子。
由於本書的核心概念其實已經在其他書被大量引用,因此我將相關閱讀筆記放在後面的清單。這篇文章主要想談談兩個幫助我對於工作和金錢深有啟發的概念。
💡這本書我是用聽的。我將更多聽有聲書的心得和經驗分享於我如何聽書、聽了什麼書:用 Libby 和 Spotify 聽 17 本有聲書的經驗分享
「無知」治好我的資訊焦慮症
我想跟你分享一個後悔太晚應用在工作中的觀點:「選擇性無知」(Selective Ignorance),意指忽略所有不重要的資訊。
該如何判斷呢?如果你不能從中得到什麼或採取行動,就不必考慮它。
這大大的減輕了我的「收件匣」焦慮,以往在工作時,深怕自己錯過任何一封重要訊息。剛開始信件不多,但隨著責任範圍擴大、負責的專案變多,每天的信件量單位從幾封,幾十封,成長到甚至上百封。有次不過休假三天,開工一早打開收件匣,成堆的未讀信件彷彿海嘯般簡直快把我吞噬。
起初還能履行快速回應、有求必應,久而久之,發現精力都被放在不重要(或只對別人來說重要)的事情,不僅壓縮到處理重要任務的時間,還弄得自己時時緊盯收件匣,無法專心,神經緊繃。有時候一天下來,光收信就飽了。
漸漸我明白,許多信件其實僅供參考,同事把副本抄寫給全世界的目的也許只是為了讓相關人士知情。而許多系統自動發送的信件或是會議紀錄,是為了「程序完整性」而生,這類信件,可以等到處理相關案件時再搜尋出來詳讀即可。
作者指出「把不重要的事情做的再好,它也不會變的重要」(Doing something unimportant well does not make it important.)
我學會定時收信、選擇哪些信件要仔細讀,以及哪些信該回、什麼時候回。日子久了以後我發現,有時候忙碌反而才是一種懶惰,因為這讓自己不去思考真正重要的任務是什麼,而只是埋首在數不清的信件和訊息中。選擇做什麼,是提高生產力的途徑。
金錢價值要搭配時間衡量,才有意義
不僅早在十五年前就有人質疑朝九晚五的生活方式,你可曾想過,這些夢想真的需要這麼多金錢才能實現嗎?
如果我們能在任何地點、時間工作,利用時間換取金錢的概念,就能夠提早達成以為要退休才能夠完成的夢想。如果擁有時間上的自由,就可以利用淡季、平日和假日等因素,用更划算的價格實踐夢想。例如在淡季飛往峇里島待一個月、或是平日去迪士尼樂園,而不是連續假期。
身邊有位朋友讀了這本書後,立刻採取行動,認真研究了淡季時峇里島的住宿,發現竟然比在台北花費還低。於是和老闆協商過後,機票買了,開始他的「迷你退休」計畫,得以用低於一般價格的方式在紐西蘭滑雪,真是行動力十足!
拜疫情所賜,許多人主動或被動的走上遠距工作的道路。現在要遠距工作,似乎不見得像書中那樣需要沙盤推演,規劃如何和公司提案。
但如果你對於他是如何和老闆協商感興趣,請參考我是如何跟我老闆談要遠端工作的? | HoMuChen
後記
這不是第一本我讀過挑戰傳統上班族道路的書了,舉凡《一人公司》、《暢玩一人公司》、《啟動遠距工作,設計你的理想生活》、《從 0 開始的獲利模式》、《工作必須有錢有愛有意義》都是圍繞著斜槓、個人品牌、離開辦公室等話題,進而打造一個擁有選擇何時工作、在哪裡工作、做什麼工作自由的人生。
這本書的初版發行時間是 2007 年,似乎比上述的所有書出版時間都要早,因此我推測離開辦公室這種想法可能是由本書作者 Timothy Ferriss 先提出。將近十五年後的現在,時代幫助我們往理想工作更推進了一步,而你是否也準備起身,為自己做些什麼?
最後,我想將這句話作為結尾:
認真生活,盡情體驗吧!
📌延伸閱讀:
我理想中的工作模式:達到時間、地點、心境的自由《啟動遠距工作, 設計你的理想生活》
放下外商總經理頭銜,他靠一條網路線養活全家,過得更富足《從 0 開始的獲利模式》
先寫先贏,天下無敵《暢玩一人公司》
質疑成長《一人公司》
《工作必須有錢有愛有意義》把喜歡的事做成事業, 成為斜槓、創業者的提案 附推薦書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