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次第二次讀于為暢的書,之前分享過他的《暢玩一人公司》,書裡描述他對於一人公司的理念以及如何實現,當時就對作者語氣輕鬆卻立場鮮明的風格印象深刻。
今天要分享的《從 0 開始的獲利模式》則進一步分享網路創業的詳細步驟,以及懶人包,非常適合準備踏出網路創業新手村的讀者閱讀。
💡延伸閱讀:質疑成長《一人公司》、先寫先贏,天下無敵《暢玩一人公司》
喚起危機意識:職場如賭場,你還要賭多久?
MP3 滅絕了唱片公司、海量的資訊在網路上免費供應,嚴重打擊出版業、智慧型手機內建導航功能,導航產品沒人買了、當我們不再需要跑銀行,還需要櫃員嗎?
這些例子,都是已經發生、或是正在發生的變化。即使你不是在上述產業工作,很有可能身邊的人就是,或者哪天風水輪流轉,自己的產業發展就遇上瓶頸了。與其坐在那裏等待無法控制的市場趨勢,何不起身掌握自己的未來?
起身行動:讓輸出大於輸入
我們常常輸入,卻很少輸出。工作上做了很多進修(輸入)、下班後也看了不少韓劇(輸入),但卻忘了,只有績效(輸出)能夠決定我們領多少薪水,如果有話沒說、有作品卻沒發表,那沒人會知道,當然也就沒人在乎。
因為大部分人都沒有時間、也沒有精力去注意他人的心思,所以不會知道站在眼前的這位工作夥伴,可能飽讀詩書、經歷了很多,所以只能用對方的輸出來評價這個人。唯有對方用各種表現出來,簡報、演說、寫作等,我們才會知道「他在這方面很有研究」。
無論你喜歡閱讀、種花種草、看歌仔戲,把過程和作品記錄下來吧,發表在網路上,你會驚訝地發現,真的有人看!
如何突破嚴肅專業領域的流量限制?
如果主題是吃喝玩樂,觀眾本來就很多,但對於專業人士而言,可能一開始就碰到瓶頸:觀眾基數比較小,因此流量不高。
對此,作者認為:寫的通俗永遠比較好,曲高和寡沒人看。
具體做法如下:
- 把專業寫的平易近人:應該以讀者角度出發,希望讓更多人看得懂、讓更多人看,而不是顯得自己很厲害
- 有能力把複雜變簡單才是大師:多舉例、多寫真實故事
- 結合時事:遇到可以大書特書的時事,請評論新聞、提供專家見解,好好跟風一波
- 通俗題材中融入專業:創作的目的是影響人、讓世界更好,而有時完成理想是要繞路的,先嘗試擴大讀者群!
例如:律師可以寫一篇荷蘭遊記,提醒大家大麻在台灣是否合法
例如:醫師可以寫一篇美食文,文中補充這些食物有什麼營養成分、能夠預防哪些疾病
善用 7-11 框架,輕鬆解決「不知道寫什麼」的困境
不知道要寫什麼嗎?如果觀察知名部落客或是內容創作者,會發現創作大都有個套路,可以依據主題、形式以及元素形成各種排列組合,整理如下圖:
注意,以上格式並一對一,而是可以做出各種排列組合。例如,
- 《合歡山北峰全紀錄》:登山主題的紀錄文,內附詳細圖片或影片。
- 《最適合新手的百岳大集合》:登山主題的懶人包,裡面也可以包含登山準備教學、甚至再連結到之前的《合歡山北峰全紀錄》記錄文。
- 《登山包怎麼選?我的新玩具:一日攻頂包分享》:登山主題的開箱文,裡面可以附上使用見證
有了這些框架,就不用每篇文章都從頭開始思考,人都喜歡填空,我們只需要思考要把什麼主題、元素填入空格當中就好,相信這個工具可以大幅加速你的產出。
常用熱搜字懶人包
如果還是想不到,那可以再退一步,從標題開始。以下是常用熱門關鍵字標題範例:
- 如何 XX
- 想要 XX,但不知道如何開始?
- 受夠了 XX,何不試試 YY?
- 3 個步驟輕鬆解決 XX
- 想要像 XX 一樣 YY?
- XX 完整全攻略
除了上述標題外,也可以將其中幾種元素組合:
- 受夠了 XX,來看看 YY 完整攻略
- 如何 XX,一步步從 YY 無痛轉移到 ZZ
- 想要像 XX 一樣?3 步驟教你 YY
過來人的提醒:經營內容的四個不要
不要投稿或者內容轉載
作者認為,大部分網友只會看文章,不會去看你是誰,這樣流量反而被刊登網站被搶走了。如果真的要做,至少要註明作者名、連結到原網站。
不要擔心多個主題彼此不搭
很多人會思考自己有數個主題,看起來毫不相關,疑惑是否要經營不同部落格?作者並不認同,因為經營一個部落格已經不容易,經營兩個太累,集中火力。
另一個點是,你怎麼知道目標觀眾沒有重疊呢?如果你會同時有這兩個興趣,說不定觀眾也有呢!比起理財專家,你和你的讀者更可能對喜歡賽鴿的理財專家感興趣。
不要只聚焦一個主題
專業文都是硬文,看多了,只會被當成工具型網站,跟工具書一樣,不會被記得,要有軟有硬,有人性、有個性,比較有可能引起共鳴、被認同、被喜愛。
不要變成工具人:要讓讀者愛上你,而不是你的內容
每篇文章都要展現人性,而不是只有硬梆梆冰冷的內容。你的目標,應該是創造鐵粉,就是無論你做什麼,舉凡出書、開課、辦聚會,都會參加、購買,盲目挺你的人。
現在就可以採取的行動
開始創作吧!不管你喜歡的形式是什麼,從寫作、錄影、錄音或者繪圖,每種形式都有愛看的人;不管你的興趣是什麼,從吃喝玩樂到醫療、科技,每個興趣都有關注。如果多累積數位資產,就能夠幫助你連結到有相同興趣的人,說不定,還能將興趣變金礦,走在「為自己工作」的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