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亡 60 年,仍在逆境中保持喜悅的 8 個方法《最後一次相遇,我們只談喜悅》

上次更新:15 4 月, 2024
無關宗教,達賴喇嘛與屠圖主教的人生智慧

達賴喇嘛屠圖主教大概是世界上最不同的兩個人了。

一位是佛教徒、亞洲人,在布達拉宮(Potala Palace)長大。

一位是基督徒、非洲人,小時候家境並不富裕。

然而,兩位都為使命奮鬥了一輩子,也都得過諾貝爾和平獎

達賴喇嘛追求自由、屠圖大主教對抗種族歧視,卻都反對暴力

也許是這些共同點,讓兩人結為好友。

最後一次相遇

2015 年,兩位相識 30 年的好友,終於在印度重聚 5 天,幫達賴喇嘛慶祝 80 歲生日。

因為健康和政治等原因,大家心裡有數,這可能是他們這輩子最後一次相見。

如何在逆境中喜悅

兩位精神領袖接受採訪,回答來自全球上千個關於喜悅的問題,並整理成《The Book of Joy》(最後一次相遇,我們只談喜悅)。

大家最想知道的,是「如何在逆境中保持喜悅」。

我們的生活充滿暴力、衝突、天災、虐待、謊言,怎麼可能滿滿正能量?

無關你信基督教或佛教,都渴望喜悅。他們這次不談宗教,只談「如何喜悅」。

宗教之間不需要戰爭

一天,達賴喇嘛邀請屠圖主教到他的私人禪修室,屠圖主教也為達賴喇嘛進行聖餐禮。

佛教禪修室裡有十字架,聖餐禮通常只給有基督教信仰的人。

我們都曾聽過因為宗教不同,造成的衝突。

大到戰爭,小到兩個人。從十字軍東征到「你不信教我就不跟你結婚」。

但這些隔閡在兩位精神領袖面前,彷彿不存在。

餐桌上,兩人左一句「可惜他是佛教徒」、右一句「可惜他是基督徒」,大開彼此玩笑,好交情一覽無遺。

「有點聖人的樣子」!拍攝前,屠圖主教不忘轉身教訓達賴喇嘛,兩位年過 80 歲的老人哈哈大笑。

達賴喇嘛

His Holiness the 14th Dalai Lama,以下簡稱達賴喇嘛。

在 2 歲被認定是達賴喇嘛轉世,小小年紀就被送進布達拉宮,不能跟其他小朋友一起玩。

「尊者是孤單的」(Holiness = Loneliness),達賴喇嘛的隨行翻譯 Thupten Jinpa,為他的童年下了註解。

達賴喇嘛 16 歲就掌管西藏的政治和宗教,24 歲離開家園。從拉薩逃亡到印度,從此再也沒回去。

「不能回家,不覺得痛苦嗎」?主持人問。

「全世界這麼多人在受苦。當你知道不是只有你在痛苦時,就能減輕痛苦」。

「因為逃亡才能看到世界、認識這麼多人,而不是被關在黃金牢籠裡」,達賴喇嘛欣然接受一切。

他於 1989 年獲頒諾貝爾和平獎。

屠圖主教

Archbishop Desmond Tutu,以下簡稱屠圖主教。

他是Nelson Mandela(南非國父)的重要盟友。

生於種族隔離主義的南非,他本來是老師,卻眼看著黑人受到各種歧視、迫害,甚至連受教育的權利都沒有。

「黑人沒有人權」(Black life was cheap.),屠圖主教回憶。

當時的執政者認為,黑人不需要懂得除了幫佣、打掃之外的事。

他起身反對種族隔離政策。推動政策改革以結束種族歧視、處理種族暴力事件、倡議全球對抗種族不公和壓迫,也教育眾人對人權的意識。

此外,屠圖主教主張性別平權、支持同性戀,也是第一位支持女性神職人員的主教。

他於 1984 年獲頒諾貝爾和平獎,2009 年獲頒美國總統自由勳章。

喜悅的 8 個支柱

「我們創造了大部分的痛苦,也應該可以創造幸福」,達賴喇嘛說。

兩位精神領袖,想要告訴我們帶來喜悅的 8 個方法:

1.視角(Perspective)

「你花在思考自己的時間越多,你所經歷的痛苦就越多」。
(The more time you spend thinking about yourself, the more suffering you will experience.)

別只關注自己,把視角從「我」變成「我們」。當我們看到苦難時,意識到受苦的不只是自己,也包括其他人。

「當從更廣闊的視角看待同一事件,我們就能減少擔憂和痛苦」,這是達賴喇嘛看待自己遭遇的方式。

2.謙遜(Humility)

我們都來自泥土,最後也將回去」。

Humility(謙遜)這個字,和 Humanity(人性)、Humour(幽默)一樣,都來自 Humus(腐殖質,讓土壤變營養的重要元素)。

優越感」其實來自「不安全感」,我們需要覺得高人一等,才能避免感到自卑焦慮

如果能理解到我們跟別人其實很像,能夠減少孤單焦慮

謙遜可以透過幽默感來訓練。學會自嘲( Self-Derision),會讓你比較快樂。

3.幽默(Humour)

學會自嘲,用輕鬆的角度看自己的缺點。

4.接受(Acceptation)

接受你無法改變的,改變你無法接受的」。
(Accept what you can’t change and change what you can’t accept.)

5.寬恕(Forgiveness)

其實是寬恕自己,給自己一個機會從「過去」的牢籠中被釋放。

6.感恩(Gratitude)

每一刻都是無法重來的禮物」。
(Every moment is a present that will never present itself again.)

擁抱每一刻,細數自己的幸福。

💡延伸閱讀:生命中最美好的事都是免費的《The Book of Awesome》

7.同理心(Compassion)

關心「別人」的幸福,是「」幸福的泉源。

8.慷慨(Generosity)

是同理心的延伸,可能是提供實體禮物保護建議安慰,或是傳授智慧。

不把自己當回事

「我只是 70 億人中的其中一個」。
(I always consider myself personally one of seven billion human beings. Nothing special.)

達賴喇嘛從不把自己當回事,也不在意對方是什麼宗教信仰。70 億人口中,有 10 億沒有宗教信仰,「但也是我們當中的一員」。

「人生的意義就是找到幸福、避免受苦,無論種族、宗教」,他說。

對情緒有不同解讀

儘管給了大家這麼多關於如何喜悅的建議,兩位領袖對於如何處理「情緒」有不同看法。

屠圖主教認為,我們不用對情緒感到有罪惡感。這很正常,是人都會有。

達賴喇嘛則認為,透過自我覺察,可以轉化情緒,讓自己不受影響。

這跟他的冥想背景有關,達賴喇嘛每天 3 點起床,靜坐 5 個小時。

神經學家Richard Davidson曾做過實驗,把有冥想習慣,和沒有冥想習慣的人,都放進核磁共振儀(MRI)。發現經常冥想的人,不會對未知感到害怕、遭受痛苦後,也能很快得到平靜

💡延伸閱讀:
一位僧侶,創造年收 2 億美金的 App《Headspace 冥想正念手冊》
有科學根據嗎?醫學博士解答你關於靜坐的疑惑《靜坐的科學、醫學與心靈之旅 》
如何突破人生困境?專家教你清除心靈垃圾、打破慣性思維,變得更幸福《正念減壓自學全書》

面對死亡

訪談到了尾聲,主持人問了最後一個問題:怎麼看待死亡?

「問這個問題,你還真有禮貌」,達賴喇嘛不改頑皮性格。

不擔心,「反正你會轉世(Reincarnation)」,屠圖主教說。

「你至少可以確定會在天堂,我連我會轉去哪都不知道」,達賴喇嘛不甘示弱。

但是,「這張臉」,話鋒一轉,他忽然轉頭看屠圖主教。

達賴喇嘛真誠地看著屠圖主教:「到臨死的時候...我會記得你」。

「每一天都可以重新開始,每一天都是你的生日」,達賴喇嘛說。
(Every day is a new opportunity to begin again. Every day is your birthday.)

附註:那是他們最後一次見面,之後屠圖主教病情急轉直下,於 2021 年過世。

你可能也會感興趣

告訴我你的想法:

Subscribe
Notify of
guest

這個網站採用 Akismet 服務減少垃圾留言。進一步了解 Akismet 如何處理網站訪客的留言資料

0 Comments
Inline Feedbacks
View all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