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風痊癒的哈佛腦神經科學家教你如何訓練大腦,活得快樂、平靜《奇蹟》

上次更新:8 4 月, 2024
快樂是選擇

💡這本書我是用聽的。我將更多聽有聲書的心得和經驗分享於我如何聽書、聽了什麼書:用 Libby 和 Spotify 聽 17 本有聲書的經驗分享

這是第一本由罹患嚴重腦溢血(俗稱中風),又完全康復的腦科學家所寫的書。也是我讀Jill Bolte Taylor的第二本作品。在讀完《全腦人生》後,我對於她的經歷非常好奇,接於是著閱讀這本《奇蹟》。

《奇蹟》雖然在網路書店被歸類為自然科普,我卻覺得更像是一本回憶錄,應該歸在心理勵志類,紀錄 Taylor 博士中風後,復原的心路歷程。後來看了英文書名:My Stroke of Insight-A Brain Scientist’s Personal Journey,確實更貼近書的內容。

如果你是因為想了解中風後復原相關資訊而點進來的,這篇文章的尾端有 Taylor 博士給的四十個建議。

如果你不是,這篇文章依然適合你,因為 Taylor 博士將跟你分享在中風後她的看見:任何人都可以透過訓練大腦,讓自己感受到快樂、平靜。

unrecognizable owner stroking cute purebred dog
Photo by Zen Chung on Pexels.com

誰適合讀這本書

  • 可能或已經罹患中風的人,以及身邊的重要他人
  • 想了解中風後如何復原的人
  • 想知道如何更好的管理情緒的人
  • 想知道如何活得更快樂的人
  • 不確定是否該器官捐贈的人

Jill Bolte Taylor是一位美國神經解剖學家,身兼哈佛大學腦組織資源中心的發言人,2008 年更曾獲選美國 Time 雜誌全世界百大影響力人物。

她的哥哥是一位思覺失調症患者,小時候總是很好奇,為什麼哥哥和她看世界的方式如此不同,這份好奇促使她投入腦科學研究。

如果對於她的中風故事感興趣,請直接參考這段 TED Talk,非常精彩。

💡順帶一提,這本書我是用聽的,想知道更多免費有聲書資源:我如何聽書、聽了什麼書:用 Libby 聽超過 10 本有聲書的經驗分享

這本書在說什麼

Jill Bolte Taylor是一位前程似錦的哈佛腦神經科學博士,卻在事業蒸蒸日上的 37 歲那年忽然中風,左腦被血液淹沒、只剩下右腦,失去語言、文字,花了八年的時間逐漸康復。

神奇的是,Taylor 博士雖然失去左腦,卻發現自己沉浸在一種過往從未經歷的平靜和幸福中。當過往控制她準時求表現理性的左腦關閉後,反而給了右腦一個機會,主導她的行為感受

Taylor 博士於是告訴自己,原本的她,在中風那天就已經死了,現在她有機會重新學習(Unlearn)所有東西,並選擇要成為一個怎樣的人。

她於是有意識的在重建左腦迴路時,保留對大腦的覺察,期望能享有不一樣的人生。在本書的後半部分,她列出了一些任何人都可以用來幫助活化自己右腦的方法。

Taylor 博士用這段親身經歷告訴我們:大腦充滿可塑性,而我們就好像使用電腦程式一樣,可以選擇執行或不執行哪條神經迴路。

我們是會思考的感情生物

Taylor 博士說:我們以為自己是有感情的思考生物,但實際上,我們是會思考的感情生物。(Most of us think of ourselves as thinking creatures that feel, but we are actually feeling creatures that think.)

她認為,我們的情緒對一生的影響至關重大,小至今天是否快樂,大致人生選擇、機遇,甚至一生是否幸福。好的時候,我們透過情緒和人溝通、建立關係,並一起達成目標。壞的時候,情緒成為我們最大的敵人,使自己被囚禁在想像的牢籠裡,抑鬱終生。

而管理和運用情緒,就是情商。人生的成功並不只需要聰明才智和埋頭苦幹,同理心、人際關係、情緒表達和壓力承受能力等情商技能甚至更重要。

有同樣想法的還有《社會性動物》的作者 David Brooks,他認為:「情緒才是我們的思考中心」,我們並不是理性動物,而是群體動物,深深受著身邊的人影響。因此要變得更有智慧、活得更加幸福,必須懂得訓練和控制情緒專注力

animal animal world bristle close up
Photo by Pixabay on Pexels.com

為自己的感受負起責任,做出改變

問問自己,是要成為對的,還是快樂的?(do you want to be right, or do you want to be happy?),Taylor 博士引用這句名言,鼓勵大家為自己的感受負起責任。

我有位親戚,動不動就和人吵架,有時勸他不要那麼容易發火、和人起衝突,他總是堅持:那也要看誰對誰錯啊!幾次之後,大家也懶得爭論了。

然而,他過得很不快樂,始終是孤單一人,因為沒有人喜歡跟隻刺蝟在一起。

也許他是對的,但他不快樂。

這是你要的嗎?

甘地(Mahatma Gandhi)曾說:你必須成為你所想要的改變(We must be the change we want to see in the world.)。你希望世界變成怎樣,就先把自己變成那樣吧!

你可以怎麼做?

以下跟你分享書中幾項幫助自己訓練大腦、重建新迴路的方法。

快樂是選擇:與在乎你感受的人在一起

Taylor 博士表示:經歷痛苦不是選擇,但受苦是。(To experience pain may not be a choice, but suffer is a cognitive choice.),我們無法選擇生活中發生的事情,但可以選擇要如何感受。

有同樣概念的還有精神科醫師 Bessel van der Kolk,在著作《心靈的傷,身體會記住》中表示,「沒有人能治療戰爭、虐待、強暴或任何一種恐怖事件,已經發生的事情也無法倒帶、取消。但你可以處理創傷在身心靈留下的印痕」。

即使我們對於曾經發生過的事無能為力、也無法將時光倒轉,但至少確定,我們可以經由自己的努力和他人的協助重新感受身體、和自己展開對話,並且學會和情緒共存,不再被挾持。

你可以觀察自己平常和不同人在一起時,大腦刺激了哪些迴路(Be aware of what circuitry stimulate when you visit someone)。多和那些會帶給你快樂、滿足,或者重視你的情緒、感受的人在一起。

pexels-photo-552774.jpeg
Photo by Krivec Ales on Pexels.com

如何停止令人不舒服的感受:90 秒理論

Taylor 博士在復健期間經常能從旁觀者的角度觀察自己正進入哪些情緒迴路,當進入不喜歡的迴路時,她學會覺察等待,並接受那 90 秒鐘,之後再由置入想要的新迴路。

她發現,雖然有些邊情緒的迴路會自動引發,但是這些迴路從受到激發,然後完全從血液裡消失,全程不到 90 秒鐘。也就是說,如果 90 秒鐘後情緒還在,表示是我們「選擇」要讓那條迴路繼續運轉。

相反的,我們也可以選擇重建一條新的迴路,譬如建立新習慣、用不同的角度看事情,久而久之,就可以跳脫舊迴路,讓新迴路接手

下次當發現自己又進入舊迴路的輪迴,你可以像她一樣,先接受那 90 秒鐘,並這麼對自己說:「我很欣賞你思考和感受力,但我真的不再有興趣這樣想或感受這些情緒,請別再提起了」。

接著,為自己準備一份「好事清單」,用來記錄:

  • 你想深入思考的事情
  • 能為你帶來快樂的事情
  • 想做的事情

有相似概念的另一本書是《鬆綁你的焦慮習慣》,作者 Judson Brewer 發現任何習慣的養成都是因為會能得到獎賞,例如我們的祖先知道在野外碰到野生動物,第一件事情是決定要打還是要跑。打獵,就能取得獵物餵飽自己。如果不打獵又跑得不夠快,就會成為獵物,成為別人的食物。

只是到了現代,各種環境的變化卻讓我們擔心成癮了。焦慮變的像野火,無時無刻都想找生活中的任何東西來燃燒。幸好,人跟動物幾千年以來的演化機制從未改變。只要明白大腦如何運作,就能重新改寫,建立新習慣

感激每一天

跟許多大病初癒的人一樣,Taylor 博士對生命充滿感激,她發現生命太短暫,短暫到沒有心思沉溺在過去的傷痛中。

花了八年,從幾乎不可能復原的中風痊癒,逐漸恢復到能夠寫書、工作、公開演講,她感激一路陪伴的母親,形容母親給了她兩次生命(另一次是出生時)。

能享受每一天,就是奇蹟。

中風者最需要的四十件事

如果你是中風者身邊的重要他人,這份清單也許對你很有幫助。Taylor 博士以過來人的角度,分享一位中風病人期望如何被對待:

40 Things A Stroke Survivor May Need (incareofdad.com)

名單上我最喜歡的是#23:相信我的大腦總是可以繼續學習。(Trust that my brain can always continue to learn.)

white printer paper
Photo by Bekka Mongeau on Pexels.com

後記:快樂一直都在

我一直很享受看見不同專業的人,如何用不同的角度切入,說明同一件事情。例如擁有腦神經專業的 Taylor 博士表示,如果你覺得你失去快樂迴路了,別擔心,它只是被其他的迴路,譬如焦慮和恐懼,給蓋住了。

只要有意識的停止運行舊迴路的習慣,快樂一直都在。(If you lose the circus of sense of joy, is still there, just covered by other circus, like worry..etc. just need to consciously stop this habit.)

這使我想起我非常喜愛的正念 App Headspace 常說的:記得那片藍天(Remember the blue sky.),將各種負面情緒比喻成各種天氣,譬如烏雲密布,或者下雨,鼓勵我們在壞天氣的上頭,總是一片藍天。

儘管覺得不快樂,你的快樂其實一直都在,只要停止舊習慣。

你可能也會感興趣

告訴我你的想法:

Subscribe
Notify of
guest

這個網站採用 Akismet 服務減少垃圾留言。進一步了解 Akismet 如何處理網站訪客的留言資料

0 Comments
Inline Feedbacks
View all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