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者提問:我公司為什麼要上雲?自建資料中心不是用的好好的嗎?
如果你想問雲端是什麼?就不能不先知道地端,我推薦閱讀地端是什麼?可以吃嗎?
如果擔心上雲的各種風險,推薦閱讀害怕上雲嗎?其實你早就在用雲端運算了
如果覺得雲平台好貴,怕多花錢,推薦閱讀使用雲端運算如何省錢、降低成本的五個方法,以 Azure 為例
想直接看上雲 vs 不上雲的行業案例分析,推薦閱讀地端或雲端?製造業機器學習平台該放哪?
為什麼要上雲?這是個好問題,企業都是對股東負責,除非是有利可圖的,不然沒有人會拿石頭砸自己的腳,可見上雲一定有好處。
以下整理我 5 年來跟國內外上百家企業做過訪談後,10 項常見的上雲動機:
快速連結
資料中心合約結束
一般公司要擁有資料中心(機房),除了自建外,另一個方式是 Colocation(合租機房)。是一種電腦資源管理的方式,指的是將多個組織或企業的伺服器和網路設備放置在一個共享的資料中心或機房中。
這些伺服器和設備由不同組織擁有,但共享同一個物理空間,同時可以共享資料中心提供的基礎設施和服務。
可以想像成一整棟大樓,分租給不同的租客。
凡是租約,都有到期日,合約結束時,也是租客重新評估管理電腦資源的時機。
授權(License)到期
不管你的公司用哪些商用軟體,過去在地端的時代,一定都會有到期日。譬如這套 SAP 系統簽約 3 年、那套 Oracle 資料庫簽約 5 年。你每天在用的 Windows 和 Office,也會授權有到期日。
合約到期後怎麼辦呢?軟體還是要繼續用阿。這時你可以選擇使用雲端服務。譬如 SAP
有 SAP RISE、Windows 和 Office 有 M365。這些軟體除了由買斷的授權制改成訂閱制,也多了許多實用的服務,譬如更新、酷炫 AI 功能、海量儲存空間等等。
需要快點將服務或 APP 上線
許多產業很講究上市時間(Time to Market),指的是產品或服務從開發階段到正式上市、推出市場的時間長短。對於企業來說,快速的上市時間對於抓住市場目光、提前佔領市場份額是非常重要的。因此,「上市時間」在產品研發和市場競爭中是一個關鍵的指標。
我曾服務過一個遊戲業客戶,正在開發一個會員專屬的 App,打算蒐集使用者數據、發展更多商業模式。考量到競爭對手緊追在後,顧不得傳統開發方式還要準備伺服器、部屬等流程,決定馬上開啟雲端服務。
雲端平台上豐富的虛擬機器、容器化和全球分布服務,讓客戶能夠迅速將 App 上線,測試可行性。
緊急容量需求
緊急容量需求是指企業突然面臨大量資源需求的情況,可能是節日促銷、突發事件、訂單爆量等。
曾有一位電商客戶,每年購物節最喜歡找我們開會了,原因無他,就是雲平台快速擴展、及時供應的功能能夠幫助他們應對網站或 App 忽然暴增的流量。
雲平台用多少算多少還有高可用性的功能也讓客戶買單。購物節過了就把服務關掉,不用多花錢,而且購物節時業績數字可是分秒必爭,不能容許幾秒鐘的故障。假設真的其中一個數據中心出現故障時,企業的 App 仍然可以在其他地方運行,讓服務繼續運作。
硬體或軟體更新
硬體或軟體更新可能會讓企業考慮上雲的原因不出三個:省錢、省力、安心。
先說省錢。硬體和軟體更新往往需要企業投入大量的資金和時間,尤其是當現有的硬體或軟體已經過時或不再支援時。相比於自行購買新的硬體設備或採購新的軟體授權,上雲可能更便宜。因為企業可以根據使用時間付費,避免了大筆的前期投資,還可以節省管理和維護成本。
接著是省力。硬體和軟體更新通常需要時間進行規劃、採購、配置和安裝。而上雲通常提供了預先配置好的環境和服務,使得企業可以更快速將服務上線。這對於需要快速推出新產品或功能的企業來說尤其重要。
為什麼可以安心呢?因為上雲可以獲得最新的硬體和軟體技術,以及最新的安全性措施。雲平台通常會定期更新和升級其基礎設施和服務,確保使用者能夠享受到最新的功能和保護。
增強資安保護
雲服務提供商通常有專業的安全團隊,負責保護網路、資料和硬體安全。他們會實施多層次的安全措施,包括加密、防火牆、入侵檢測等,以保護資料免受攻擊。這些安全措施有助於符合特定法規中對資料保護和隱私的要求。
等等,你覺得上雲好像是把資料公開給人看,真的有比較安全嗎?
法規需求
通常發生在歐盟、或是想將業務拓展到歐洲的企業裡。
上雲可以符合法規需求的原因有四個:
- 安全性措施:雲服務提供商通常有專業的安全團隊,負責保護網路、資料和硬體安全。他們會實施多層次的安全措施,包括加密、防火牆、入侵檢測等,以保護資料免受攻擊。這些安全措施有助於符合特定法規中對資料保護和隱私的要求。
- 合規認證:許多雲服務提供商已經取得了符合特定法規要求的合規認證,例如 ISO 27001、SOC 2、HIPAA 等。這些認證表示他們的服務滿足了相應的法規標準。
- 資料存放地:有的國家的法令會要求資料儲存在當地,這時與其曠日廢時的自建機房,直接將資料放至在當地的雲平台就相當合理,省時省力。
- 稽核報告:雲平台通常提供關於資料使用、安全性和合規性的報告,這些報告可以幫助客戶跟踪和滿足相關法規的要求。這些報告可以用於監管機構的審查,同時也讓客戶了解他們的數據處於符合法規的狀態。
我就曾碰過客戶在稽核期間跑來跟我要報告,由於這些資料平常都是準備好的,甚至公開在網路上,直接下載即可(譬如 Microsoft Azure 的Service Trust Portal),非常方便。如果是自建機房,就需要自行準備了。
驗證新商業機會
雲端運算快速部屬的特性,衍伸出的就是快速失敗、快速迭代、快速成長,任何點子不知道好不好嗎?測試就知道了。
曾有一間製造業企業來找我,想要試試看將多年來累積的生產資料做成 AI 模型,提供給需要的供應商。由於不是做軟體起家、無論是商業模式、硬體或是開發流程都很缺乏。
於是我建議使用雲端運算的各項服務,包括資料倉儲、AI 服務、DevOps 和容器化等,幫企業快速打造雛形、驗證概念。
拓展海外市場
概念類似驗證新商業機會和資料中心合約結束,都是善用雲平台在全球都能部屬的特性,快速驗證、快速迭代、快速成長。
軟體服務終止
EOS(End of Service),是「服務終止」或「服務結束」。指某個產品或服務將停止運作和提供技術支援。當一個產品或服務到達其生命周期的終點時,開發者會發布公告,通知使用者該相關服務將會終止。
當知道產品要 EOS 了,企業就會開始考慮是否要轉換上雲,以避免服務終止後造成的影響。我就碰過不少客戶是因為 EOS 而開始評估上雲方案。
以上十個原因,可能都是你的公司越來越喜歡把新服務開在雲上的需求。
希望有回答到你的問題,還有什麼想知道的?歡迎留言或來信!
10 個真實的跨領域轉職進入雲端領域的案例
想要跟你分享我從相對傳統的製造業跨領域到雲端運算領域,非本科出身,如何將工作之間的「可轉換技能」找出來並說服雇主的故事,也很幸運地完成了出國工作的夢想。
我相信沒有人生下來就是行業專家,我們就像個背包客,不斷地在職涯道路上尋找可以放進背包、帶得走的東西,即使踏入不同領域,也能夠發揮價值,佔有一席之地。成功轉職後,我觀察身邊的同事,發現非本科系出身的不在少數。
所以我紀錄並分析後整理成一份檔案。在這個檔案中,我會分享給你十位真實案例,都是我身邊的 同事,他們之中不乏從文組、金融業等成功轉職的故事。
有需要的朋友歡迎訂閱電子報,就可以下載這份跨領域轉職案例的分析,以及各種資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