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花目前任職於德國電商龍頭 Zalando,擔任採購經理。在那之前曾在台灣好市多(Costco)任職。過去工作像個「空中飛人」,一年之中幾乎有一半的時間都在國外出差,周旋於各國供應商之間,為商品品質做把關。
不說妳大概不會發現,阿花是位內向者。平常不愛拍照、能夠躲在家裡打電動追劇,就不想出門。更特別的是,她是個舒適的內向者,佛系內向的很自在。在她身上,完全找不到許多內向者那種硬是要偽裝成外向者的辛苦。
她是怎麼做到保有自己的特質,又能夠達成出國工作的夢想,過著理想生活?
快速連結
阿花自我介紹
我目前在德國 Zalando 擔任採購經理。之前是在 Costco 作採購,擅長供應商管理、選品。
你是一個內向的人嗎?
不愛社交、喜歡獨處、不愛拍照、避開人群、不熱衷交朋友。平常喜歡待在家裡追劇跟打電動,對經營人脈什麼的興趣缺缺。
我一直都覺得我是內向人。我沒有很喜歡跟其他人,特別是新的人接觸。對我來說,這是一件累人的事情,不是讓我享受的事情。我覺得有時候需要戴上一個面具,就像演戲一樣變成一個社會化的自己。我並不喜歡認識新朋友、分享內心感受或表達自己,這不是我喜歡做的事。
你一直以來都接受自己的內向性格嗎?
我從小到大一直都是這樣的人。雖然小時候可能更自然地做自己,但隨著成長,我開始意識到有時候需要戴上社交面具,更社會化一點。但從小的態度是「我不想跟人講話」,不想做出社交行為。長大後我開始理解人是一種群體,因為不想讓他人感到不舒服,所以偶爾會假裝外向,只是為了融入社會。
以前會對於不能融入團體感到困擾,因為不愛社交也不熱衷交朋友。大一的時候,曾經因為覺得自己沒有好好把握機會認識每一位同學而責怪自己。參加聚會時也害怕對話間的空白、不想尷尬。
年輕的時候我常覺得應該變得外向,試著結交新朋友,擴展社交圈,參加各種活動。在嘗試了一陣子之後卻覺得非常累,最終決定放棄,認清自己是個內向者。我放棄了成為外向者,變得懂得享受在舒適圈內的生活,感到很開心。
工作幾年後,漸漸學會不勉強自己,也幸運待在尊重每個人不同特質的工作團隊,從此再也不會糾結於自己的內向性格。
想要出國工作的原因是什麼?
以前交換學生的時候就待過法國巴黎,很喜歡整座城市的氛圍。想要重溫那種悠閒、自在又不受打擾的生活方式。
你是怎麼找到第一份海外工作的?
首先是做功課,做自己的功課也做市場的功課。
自己的部分是盤點自己過去技能的關鍵字,譬如過去經驗是採購,就專找「採購」或是「供應商管理」(品管缺)。關鍵字包括 buying, merchandising, supplier management, supplier audit, product quality..etc。
市場的部分則是鎖定國家。因為曾經在歐洲交換,覺得生活得很開心,所以鎖定歐洲。又因為主要語言是英文,所以鎖定德國、荷蘭、北歐、英國幾個比較多英文工作機會的國家。
整理好履歷以及工作經歷,之後開始瘋狂投履歷。我在求職平台 Indeed 和 LinkedIn 上,用跟我的背景相近的關鍵字搜尋職缺。我主要鎖定歐洲國家,尤其是北歐、德國、荷蘭和英國等國。我投了大約半年,最後有面試的機會。
面試確實很吃緣分,當時和用人主管對談的過程中,聊到自己曾經手的一份專案。過程中談到一些和供應商應對的細節,剛好也是用人主管認同的觀點,因而聊得投緣,可能是因為這樣而錄取。
在面試的過程中,你是如何脫穎而出的?
我認為主要原因是我之前的工作經驗。我過去的工作經驗與目標工作高度相關,技能能夠持續運用。但不可否認,最終是否脫穎而出,還取決於與面試官的默契和契合度。
你的主管和同事是比較內向還是外向的性格?他們對內向者的態度如何?
我的同事都非常外向,充滿活力,大家都是超級外向。對我來說,身為內向者,和這麼外向的人一起工作有時反而放鬆,因為他們一直在講話,不會有尷尬的間隔。只是有時候難點在於,畢竟工作中仍然需要我們適度表現自己。我常常不太確定應該在什麼時候插話,特別是當大家都在不停講話的時候。
在一個充滿外向人的工作場合,要怎麼展現自己的價值?
在一開始的時候,由於每半年會有績效考核,同事希望我能多說話,多表達意見。雖然在這樣熱鬧的會議中插話不易,但我會試著作重點整理和摘要,讓會議變得有結構,會議後也有事項可以繼續跟進。
另外,我還發現線上會議的舉手功能很好用,讓大家注意到你,就會停下來聽你表達意見。
在公司內是否有內向者的成功榜樣?
譬如我的 SVP(資深副總)就是一個很好的 Role Model(榜樣)。他是一個安靜內斂沉穩的人,但是簡報時會發現很有邏輯,讓人信服、有條理。平穩,願意讓人信任的領導者。
但我注意到他並不是那種積極表現的人。他在開會時,能有系統地表達自己,讓人信服。這表明,內向者也可以有強大的表達能力。他的問題提得也很有深度,讓人感受到他對我們工作的關心,這也是我喜歡和他合作的原因之一。
你覺得身為內向者會不會很難拒絕別人的要求?
我覺得會,尤其一開始會覺得可以接受,但隨著職場經驗增加,會變得厚臉皮一些。然後我會開始審慎考慮是否要拒絕,是否值得投入時間。即使拒絕,我也會嘗試提出理由,例如認為某事是浪費時間,這樣至少我有表達過意見。如果最終仍要執行,我會說「我已經提過了」。
德國是一個內向的社會嗎?
一般來說,大家的觀念都會認為德國是內向的社會。然而,在新創公司的文化可能比較外向。我所在的公司文化外向,且有各國人才,所以不能將我的經驗當作德國標準。聽聞其他德國公司文化嚴謹,直截了當,尤其在會議上重點突出。
所以在選擇市場工作時,除了國家文化,也可以考慮產業、公司規模、新舊等因素。公司通常會在網頁上描述公司文化、價值觀和偏好的員工類型。如果公司強調創新、挑戰,可能偏向外向。而如果公司文化嚴謹、保守,尤其是工業和企劃領域,則可能更內向。所以,可以參考這些資訊來選擇適合自己的職場。
對於內向但想出國工作的人,你有什麼建議?
我覺得就是盡量嘗試,不妨試試看。當初我也是抱著試試看的態度,沒有一定要去的壓力。每次可能都要修改履歷,我半年內改了好多份,但這種改變是正常的。不妨投遞,成功了就開心,沒成功也無所謂。
找到一個尊重內向的團隊也很重要。我很幸運的無論是在台灣的時候或者現在在德國,主管和同事都能尊重每個人的特質,不會逼每個人都要融入團體,讓我可以自在地做自己。
另外就是學會委婉地拒絕,譬如剛剛提到的 SVP,專業跟領導力滿分的他,同時也懂得保護自己的時間和精力,碰到覺得不必要的會議也能夠溫和堅定地說不。
對於喜歡的職缺,你如何客製化履歷?
我會基於職缺描述,使用相同的用語。例如,將職缺中要求的經驗寫入履歷,讓它更貼合職位需求。如果非常想去的公司,我可能會寫一封客製化的求職信。
未來兩三年的規劃是什麼?
我不是個有明確目標的人。最近要寫兩三年的規劃卡了很久,因為我對於職業上的進取並不積極。我沒有追求晉升,因為我目前的狀況已經滿足。所以我希望兩三年內保持現狀,不太追求升遷。我想在工作之餘充實自己,例如學習新語言、閱讀書籍,也享受休閒娛樂。工作並不是我的生活的重中之重。
總結
阿花從過去會想假裝外向性格、強迫自己融入團體,到現在找到如何用最適合自己的方式跟這個世界共處,有 6 點建議供你參考:
- 儘管內向,但輪到發言時依然能夠言之有理
- 如果會議中插不上話,可以在最後做總結、摘要
- 線上會議可以善用「舉手功能」,確保自己被聽見
- 找到尊重內向的團隊
- 進入一個尊重每個人特質的社會
- 學會溫柔堅定的說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