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已經當到業務主管,底下有一群賣命的夥伴,還會願意到陌生的國家當清潔工,重新開始嗎?
如果你是文組畢業,已經工作多年,還會願意回到學校、重拾書本,學習截然不同的 IT 專業嗎?
為了愛情,盈彬的答案都是:YES!
目前在紐西蘭做數據工程師的盈彬,其實大學念的是外文。乍看之下,他的經歷令人很難聯想在一起。學校一畢業先去柬埔寨當業務經理、幾年後又決定回到學校,轉換跑道唸 IT。儘管性格內向,盈彬為了能和太太一起在一個舒適的國家生活,一步一腳印的往理想的人生前進。
快速連結
自我介紹
大家好,我是盈彬。目前我在紐西蘭從事數據工程(Data Engineering)的工作。大學時期,我曾前往美國當交換生。之後前往澳洲攻讀第一個碩士學位,畢業後沒有返回臺灣工作,而是直接前往東南亞柬埔寨,從事傳產業務工作,並在那裡度過了七年的時光。
隨後,我與太太決定轉往其他國家,最終選擇了紐西蘭,留學獲得了一個 IT 碩士學位。現在在紐西蘭擔任數據工程師。
你是個內向的人嗎?
嗯,內向或外向這種特質往往是根據當下的情境而定的。在大多數情況下,我會傾向內向,特別是在與同學朋友相處時,我感到較為自在。如果是同事的聚會或是一些社交網絡活動,我通常會參加,但多數時候是扮演傾聽者的角色,而較少主動開啟對話。
為什麼會去柬埔寨做業務?
當那時在澳洲讀書時,交了女朋友,後來變成太太,是泰國人。於是我決定不回台灣工作,而是在東南亞找尋機會。不久後,我得到了柬埔寨的業務職位。當時我沒有多想,以為柬埔寨與泰國相似。抵達後才發現兩個國家要飛一個小時才能到。我之前以為可以開車或步行,其實需要搭飛機。
雖然如此,但都到職了,就在柬埔寨度過了七年。從事業務相關工作,也和我父親有關,他也是業務出身,從業務經理一路升遷。他成為我的 Role Model(榜樣),所以我決定從業務開始。
內向性格做業務會感到困擾嗎?
對於內向的人來說,從事業務工作真的是一項相當耗費精力的挑戰。其中包括拜訪客戶,處理品質問題、出差,以及與工廠進行協調等。這些事情通常需要親自前往現場溝通。當業務,經常花很多時間陪同客戶,參加應酬等社交活動。對我來說,實在是相當費力的一件事情。
一開始工作的時候並沒有特別感受到這些壓力。隨著時間拉長,我注意到每次有應酬之類的事情,我都感到相當的不舒服,並不太想參加。
但因為經理總是堅持讓我參加,所以只好去。我漸漸的比較喜歡待在辦公室,儘量避免外出,只處理 Email。這時,我開始質疑自己,是否真的適合從事業務工作。在接下來的十幾年,甚至二十幾年的職業生涯中,是否應該繼續做業務呢?
我記得那段時間,與我們的代理商一起參加應酬。在交談中,他問了一些相對基本的問題,但我回答得並不好。他說,作為一個從事業務的人,我怎麼連這些基本的問題都無法回答呢?當下,我心中突然湧起疑問,我真的不知道為什麼要從事業務工作,我究竟在做些什麼呢?
在柬埔寨有很多柬埔寨華人而且在柬埔寨有許多是中國的廠家或是其他華人的供應商。所以其實平常時的工作是中文為主。英文比較少用。
為什麼後來跑去紐西蘭念書?
到了後來的幾年,我開始考慮轉移到其他國家生活。主要是因為我太太很喜歡澳洲,我們當初就是在澳洲認識的。所以,我們持續尋找更適合的生活環境。
因為我們來自不同的國家,屬於跨國籍婚姻。她說泰文,我說中文,而我們的共通語言是英文。在這種情況下,無論是她來台灣,或是我去泰國,都相當具有挑戰性。例如,我無法說泰文,所以在泰國我受限於溝通;反之亦然,如果我太太來台灣,她的適應也會受到限制。
我們只能尋找一個第三個國家,使用共同的英文溝通。2018 年左右,我們開始探索移民的可能性,如美國、加拿大、澳洲和紐西蘭等國家。最後我選擇到紐西蘭念一個 IT 相關的碩士學位。儘管我原本讀的是商業相關的學科,但為了在紐西蘭生活和工作,我選擇了轉向 IT,太太用伴侶簽證的方式一同前往新的國家。
從文組跨到 IT 碩士的跨度不小,怎麼克服的?
我大學念的是外文,在紐西蘭念的是資訊系統。它算是一個 IT 跟商科之間的交接,所以它有部分是上課的東西,有部分是 IT 類的。比起直接硬轉到 Data Science 或是 Engineering,它算是比較容易入手的。
紐西蘭求職的挑戰?
我發現大部分念 IT 的朋友都相對內向。雖然也有些外向的人存在,但大多數人在交流上可能較不擅長。這一點在我們畢業後開始求職時表露無遺,尤其是參加招聘活動,如就業博覽會等,這讓我感到相當困難。
當時的情境讓我想起當初在做業務時的困境,需要在攤位前介紹自己,展現興趣,然後遞履歷。儘管對方可能只是隨便看看,我還是會迫切地表示對該工作的熱情,但往往對方會建議我去網上查找資訊,因為所有資訊都在網上。這讓我不禁想,既然資訊都在網上,我為什麼還要親自前來呢?
無論如何,我們仍然需要參加這些活動、還有其他的社交聯繫機會。我了解到在紐西蘭,除了網上求職外,很大一部分的職缺都是通過人際網絡或內部推薦獲得的,所以直接在求職網站上申請的成功率相對較低。
為了參加一些社交活動,我不得不硬著頭皮去,即使內心可能並不願意。其中一次讓我印象深刻的經歷,是我參加了一家公司的活動,大家都穿著西裝,彷彿都是成功人士。
而我則是一個剛畢業的學生。在休息時間,大家聊天時,他們問起我的職業。在場的大家都很厲害,有人自稱是某某公司的 CTO,而當我說我是應屆畢業生時,對話就戛然而止了。
同場還有其他很厲害的人,各自在不同領域有專業知識,像資訊科技、資訊管理等。這讓我意識到還有很多問題要解決。
此外,我也注意到在這種場合中,公司的規模會有很大差異。如果自我介紹時提到自己來自小公司,很可能會被忽略。但如果有人來自大型公司,如 Google 等,他們會成為大家聚焦的對象。
所以,即使你是內向的人,如果你來自有名的大公司,可能就不需要花太多力氣,只需回答一些問題即可。因為在這種情況下,大部分時間是你要找話題問別人,而當情況反過來,別人持續追問你問題時,你可能會相對輕鬆。
怎麼成功在紐西蘭找到工作?
後來我慢慢專注在網絡上的求職,因為我意識到透過人脈網絡或活動來找工作實在太具挑戰性,而且也相當折磨人。於是,我將所有精力投入到LinkedIn、Seek.com等這些網站上尋找職位。我最後終於幸運找到了一個適合的職缺,順利畢業,然後順利開始工作。
你的同事、老闆們是外向還是內向?有哪些國籍?
國籍是印度佔大宗、接著是華裔,然後也有當地人。
我目前工作的公司是一家 IT 公司,除了組長之外,大部分人都比較內向。舉個例子,如果要開內部的群組會議,大家會聚在一起。組長可能會說,我們今天要討論這些議題,大家有什麼意見嗎?然後會是寂靜無聲,安靜得很。
接著組長可能會問我們,你有什麼問題嗎?又是一片寂靜,然後繼續保持寂靜。這種情況不只出現在開會時,就連出去吃飯也是一樣。組長可能會說,我們今天要一起去吃飯,然後大家坐在一起,也是靜悄悄的。你看我,我看你,然後組長可能會說,今天天氣真熱啊。是的,真的很熱。然後就這樣結束了。
唯一能夠引起大家熱烈討論的似乎只有遊戲。比如,你玩什麼遊戲?噢,我在玩《薩爾達傳說》之類的。然後有人可能會問,你看過那個機械人嗎?有啊。這時候組長可能會插不上話,只能眼睜睜地看著我們,他似乎完全無法參與對話。而其他的工程師或者分析師就會繼續熱烈討論。
一群內向人一起工作的氣氛如何?
其實整體氣氛還不錯,因為大家在上班的時候都專注於自己的工作。吃飯的時候,我們會坐在一起,但可能聊的是一些輕鬆的話題。有時候會轉到電動遊戲的話題,問誰在玩什麼遊戲,進度到哪裡了,有什麼成就或解鎖的內容。另一些人可能會聊工作,無論是上班時還是聚餐時,因為除了工作外,我們好像沒有太多共同的話題可談。
太內向會不會影響到績效評估或升遷機會?
不會耶,在紐西蘭,至少在我們這個組別來看,情況有些特殊。主要是你的表現和你的主管之間的關係,保持普通就可以了。不需要過於親近,當然也不應該有敵對的情緒。
在年度績效考核時,主要是根據你的表現來評估,你與組長的關係不會對評比有太大影響。這種觀念可能與文化背景有關。
就我自己而言,寫自己的年度回顧和成就時,我會儘量保持簡潔。描述達成了哪些目標,取得了哪些成就,不會過於炫耀自己做了多少事情,或者有多大的成就。我一開始寫的內容會讓組長看過,組長提醒我說我的實際成就比我寫的要多很多,會建議我再加點內容。這使我開始思考,因為我在紐西蘭,我需要認真思考我做了哪些事情,將它們一一列出來。
紐西蘭屬於內向還是外向社會?
我記得有人用過一個比喻。就像在亞洲,人們常用椰子來形容,外表看似堅硬,但內心深處則是情感豐富的。人際關係可能需要更多時間,就像椰子的外殼需要時間打破一樣。但一旦建立起深厚的情感聯繫,交流的深度會更多,話題也會更富含意義。
而在紐西蘭,可能比較像是水蜜桃,外表柔軟,但交流的深度可能不太深,像是只能停留在表面的話題,很難深入探討家庭或個人價值觀等深層主題。就像水蜜桃的核,你可能會被卡住,難以突破核心,無法深入探討更多內容。
你在這樣的文化適應得如何?
我連水蜜桃的表皮都過不去啊,根本就沒辦法往外向走,因爲大家遇到的時候就閒聊天氣如何?唉,天氣今天涼涼的,謝謝,結束。
相對上,我個人的休閒娛樂就是看書然後去圖書館借書,回來看書然後運動。然後也比較少當地的朋友。可能真的是因為文化和成長背景不一樣。比如說,如果是跟紐西蘭的朋友聊的話,大多數他們講的話題就是球賽啦,或是當地他們才聽得懂的一些話題,很難有回應。
你曾是業務主管,為什麼願意屈就端盤子?
我之前在業務領域工作,後來轉到 IT 領域,從事系統整合和資料分析,目前則專注於資料工程。我之前在做業務的時候,其實職位已經達到了接近經理的程度。
當我到紐西蘭時,我知道需要在心態上做調整。例如可能會從事一些打工工作,像是在旅館做清潔,或者在餐廳當服務生、端盤子和洗碗。那時雖然只做了三個禮拜,但我常常會自我對話。
例如,在整理床鋪時,我會想著「我已經 35 歲了,現在我在這裡做這個,我究竟在做什麼呢?」我的朋友們當時大多已經當經理了,而我卻做著清潔工作。由於找工作並不是一帆風順的,需要花費一定的時間,很有壓力。
這種經歷讓我更了解自己,主要就是心態調整。身邊有些人像我一樣是留學生,拿到工作簽證後找到正職工作、而有些人則是直接申請移民,帶著伴侶一起過來。
我經常聽到一種情況,就是有些人的伴侶在工作,但自己還在尋找工作,有時候因為種種原因,找工作的選擇變得有限。譬如之前擔任過管理職,所以無法接受先從兼職開始。他們可能會認為,自己應該擔任經理職位,而不是從清潔盤子開始。這種情況下,觀念的差異就會產生壓力。
當初移民紐西蘭是跟太太一起決定的目標,一旦決定了, 就是全力以赴。
不過那時也是運氣好,因為疫情,碰上紐西蘭政府「大赦」,就是只要你是在某個時間點之前抵達紐西蘭的,並達到某些條件要求的話,你就可以直接申請移民簽證,這個比起傳統的方式簡便很多。
一路走來,你覺得做什麼工作最自在?
或許有兩個方向可以考慮。首先,以我所在的 IT 領域來看,通常不需要與他人頻繁交流。這對於內向的人來說可能是個優勢,因為你可以專注於處理系統問題,而不需要太多的人際互動。你的主要職責就是確保系統運作良好,而不必像業務人員一樣需要大量溝通。這可能讓你節省很多精力。
另一種情況是,以我自己為例,我在大學時擔任了系學會的會長,然後在澳洲昆士蘭大學的台灣研究生同學會也擔任了會長。雖然我自己是內向的,但在這些角色中,我負責辦活動、迎新和各種講座,做的非常開心。
我覺得原因可能是,如果你要我在一群陌生人面前講話,我可能會感到困難。但如果我是活動的主持人、發起人,或者擁有某種職稱,我反而會覺得更容易。
以學生會舉例,如果要舉辦迎新活動,新生對校園和學校不熟悉,會有許多問題。作為主持人,你可以根據你所知道的事情回答這些問題。這樣的場景下,我不需要特意思考講什麼話題,因為回答是直接基於我已知的資訊,例如新生會問到哪裡有好吃的餐廳、住宿好地方、哪些課程好選等等。這樣的對話對我來說相對輕鬆自然,因為回答的內容都是非常熟悉的。
會建議內向者做什麼工作?
我建議以技術性的工作為主。當我說技術性,指的是以資訊科技(IT)為例,涵蓋硬實力、寫程式等方面,或者成為某特定領域的專家。對於內向者而言,這種工作相對較容易。
我前面提到過,從專業領域的角度進行交流會更流暢。在國外工作時也同樣如此。如果你成為某個領域的專家,別人會主動來問問題,而你無需努力尋找話題,這讓交流變得較容易。相比之下,我認為業務方面可能會有些吃虧。
我曾試著找國外業務職位,但發現這相當具有挑戰性。畢竟英語不是我的母語。當你從事業務工作時,必須與當地人溝通。然而,當你的英語非母語時,即使你對產品非常熟悉,溝通方式也難以達到像當地人一樣的水準。總之,如果你想在海外工作,建議將技術能力作為主要優勢。
另外,像講師也是一個不錯的選擇,因為你可以專注於自己的專業領域,將知識傳授給學生。然而,當你需要跟一群完全不同、陌生的人交談時,的確可能會比較困難。在這種情況下,你可能難以掌握話題的流向,因為你無法預測他們的興趣和背景。
在紐西蘭的生活過得如何?
以前的生活好忙,每天都充斥著各種不同的事情。到了紐西蘭轉行做 IT 後,我發現生活變得很平穩。上班,打開電腦,處理系統問題,然後關掉電腦,工作結束,不再像以前那麼多姿多彩。
但我樂在其中,因為這樣的工作節奏讓我有更多獨處的時間。紐西蘭並不像一個商業化程度很高的地方,當你下班後,通常已經五、六點,想去逛街或購物中心買東西是不太可能的。在這裡,有許多人會把時間用在自己的嗜好上,比如打網球、籃球,或者週末時去海灘,坐在那裡看書,享受寧靜的時光。
為什麼在紐西蘭可以看到台灣的新書?
紐西蘭的圖書館有很多中文的書,是全新的,而且他會送到你離你家最近的圖書館。所以你只要線上預約。每個禮拜都會更新最新的書單,然後你可以根據語種去選。比方,我們就選中文,然後直接選好,請他送到你附近的圖書館,再去拿書就好了。
最後想跟大家分享的?
以我自己為例,雖然我清楚知道自己是一個內向的人,但我覺得沒有必要勉強自己參加一些活動。如果我有興趣,我會考慮參加;如果不想去,我也不會勉強自己,我認為這樣不會對我產生太大的影響。
我覺得應該專注於喜歡的事情,而不是隨著社會主流去參加活動,或是追求擴展人際關係。如果我對這些活動並不真正感興趣,硬著頭皮參加只會增加額外的負擔。我寧願把自己的專業領域做好,讓別人來尋求幫助的時候,我會更輕鬆自在。
謝謝盈彬跟我們分享,如何從文組轉職 IT 工程師,逐步完成和妻子在國外生活的夢想。我們的生命旅程充滿了未知,但可以用相信的眼光去看待每一個挑戰,相信著生命中的每一刻都藏著禮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