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大學文憑,可以坐辦公室嗎?
沒有IT背景,可以在全球知名IT公司上班嗎?
第一關面試,可以懸吊在半空中嗎?
一場初次見面的朋友聚餐,就談成一份工作合約?
最終面試時,一言不合就嗆面試官?而且還錄取了!
即使在IT公司上班,也能說離線就離線,荒野求生一個禮拜?
以上這些在凡人看來不可能的任務,K的答案都是:YES!
一個平日中午,同事約了幾個人要下樓透透氣,不巧他剛好有事,於是留下初次見面的K跟我。我們一路朝公司旁的大公園走,介紹彼此的部門,我卻越聽越覺得他的故事和一般人不太一樣。
冰原健行,這個名詞在幾乎不下雪的台灣很陌生,卻曾是K的日常。
進我們公司前,K曾是高空繩索作業員,負責在雪梨市中心的摩天大樓中穿梭,處理各種維護工作。而在那之前,他是一位高山嚮導、攀岩教練,從挪威冰原、紐西蘭冰河,到馬來西亞的叢林都有他帶領客戶征戰的蹤跡。
「我的人生一直在追求冒險」,K總結過去20年來的經歷,從亞洲、歐洲到大洋洲,驅使他移動的是挑戰各種地形和極端環境的渴望。
就是這股渴望讓K決定搬到澳洲。澳洲不像他熟悉的歐洲和亞洲充滿冰原和叢林,卻有著大片荒地。
但總得先把自己的肚子餵飽吧,沒有高山嚮導可以當,該從哪裡開始?
K來到澳洲的第一份工作是高空繩索作業員,因為不怕高,這份工作很適合他。就這樣做了幾個月,直到有一天在一棟摩天大樓的34樓陽台,展開了一段完全翻轉職涯的對話。
當時是中午,他正在外牆作業,而陽台上是一群白領上班族在吃午餐,看到K就閒聊了起來。
聊著聊著,這群上班族覺得跟K很投緣,當場交換了聯絡方式,鼓勵K投履歷。幾輪面試後,K得到了他的第一份上班族工作,在一間FinTech(金融科技)公司擔任業務。
聽起來太像電影情節了,戶外運動跟社畜是兩種截然不同的生活型態,適應上沒有困難嗎?我好奇。
「技術那些的我不懂,要跟你們學,但公司的核心價值,我在山上就懂了」,K說。
「譬如成長型思維(Growth Mindset)。我會問我的客戶想要什麼體驗,告訴他我的規劃、碰到困難時會怎麼指導他,但客戶也要付出相應的努力,我們才能一起完成這段體驗」
「當客戶卡在一千多公尺高的的岩壁中又懼高,不敢動彈,我跟他說,我會在這裡確保你的安全,但你必須自己跨出這一步」
在山上的時候,如果不學會這些東西,代價就是全隊員的性命。
在原公司工作幾年後,他覺得跟主管理念不合,萌生轉職念頭。面試過程中發現新公司的執行長(同時是面試官)不太尊重人,因此毫不客氣的展現自己的風格,卻仍拿到合約。
正猶豫不決時,在一頓晚餐裡向初次見面的飯友提到這件事,意外得到推薦,進入我們公司。
我們聊著聊著,漸漸發現許多共通點,譬如都自認為是內向者,也都有口吃。
但一路聽K描述他的故事,我覺得他的表達能力簡直好到能上TED Talk,敘事有條理、完全不能跟語言障礙聯想。
其實K也曾為口吃所苦,卻漸漸的發現自己在山上不太口吃。
出隊時,嚮導如何給隊員提示很重要,不能有有贅字、聲音要壓低。譬如「向左,兩步」,搭配手伸出大拇指向下,K邊說邊示範。
「無論何時,我總會觀察前方200公尺左右的地形,判斷帶隊伍往哪個方向前進」,嚮導狀態中的K全神關注,為了給客戶最佳體驗。
當他專注在熱愛的事物時,就會忘了口吃。
回程路上,他興奮地跟我分享才剛完成為期一周的荒野求生,身上只有一個背包,要想辦法生火、找水、食物和遮蔽,看得出他很認真探索這塊大陸新的地形。
我們繼續聊著各種話題,我看到K眼神也跟我一樣燃著對生命的熱情。
你也有一直在追求或者嚮往的事物嗎?
你總覺得自己做不到嗎?
別怕,找個嚮導陪你征服心中的未知,發現更好的自己。
現在開始,真的不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