偶然間看到一段話:「一般人旅行前都會檢查自己是否帶全了東西,譬如是不是買夠了保險,卻不會想到萬一出什麼意外,願意接受哪些治療?有沒有指定代理人,代替自己與醫務人員溝通?臨終前要不要被搶救?」因為這段話,引起我對預立醫囑和這本書的好奇心。
這本書說了什麼
這本書訪問了多位名人,包含聖嚴法師、孫越、孫大偉、單國璽主教等人,將名人們對於死亡這件事的感受和規劃做出整理。此外,也和社會大眾說明如何看待安寧照護、預立醫囑、喪禮。最後也提供多樣關於安寧緩和醫療、不施行心肺復甦術、醫療委任代理人等意願書和委任書範本。
把每天當作最後一天
孫越在七十歲生日時簽下了「預立選擇安寧緩和醫療意願書」、「預立不施行心肺復甦術意願書」、「預立醫療委任代理人委任書」三份文件,當作自己的生日禮物。從此自在心安,了無牽掛了。他認為嚴肅的話題要輕鬆談,被交代的人會嚴肅聽,因此平常就會與家人閒聊希望自己過世後被怎麼安排,例如葬禮的細節。
聖嚴法師認為,人的生命無限,靈魂離了肉身還會繼續下個旅程。因此適時的和家人溝通,讓彼此了解死亡就像衣服穿破了要換件新的一樣,漸漸能夠安然自在的面對並準備。當知道有個無限永恆的生命存在,心會比較開闊、視野跟著變大,也比較能平靜的面對死亡。
安寧照護或者簽了醫囑,不代表醫生不管了
安寧緩和醫療不等於安樂死,許多民眾都有這樣的迷思,因而不願意簽署放棄急救,徒增病人的痛苦以及醫療資源的浪費。從另一方面來說,許多醫療人員在養成過程當中也著重如何搶救生命,而很少知道如何照顧末期病人。幸好現在有越來越多的專家意識到這個現象,做出改進。例如奇美醫院柳營分院就規定所有內科住院醫師必須到安寧緩和病房接受一個月訓練。
安寧緩和醫療的目標是給病人沒有痛苦、舒適、有尊嚴的善終。例如將癌症末期的病友施以化學治療,讓堵住食道的腫瘤變小,就可以從嘴巴吃東西了。
預立醫囑
預立醫囑的目的是給每個人有表達病人自主權與意願的機會,而不是由別人做決定。
倫理遺囑該寫什麼
- 個人觀念、想法、信念、意見
- 一生中曾做過的重要行動,以及為何會這樣做
- 從祖父母、父母、手足、配偶、子女身上學到的事
- 過去學到的經驗與教訓
- 感激的人與事
- 對於未來的期許
下筆前回顧自己一生的人際關係,有沒有遺憾?趁活著時把仇恨化掉。說出對大家最後的交待,是健康的行為,不留遺憾。
遺囑有五種
- 自書遺囑:立遺囑人親自撰寫
- 公證遺囑:有兩位以上見證人共同簽名,並在公證人前執行。
- 密封遺囑:有點像古代皇帝要決定傳位給誰。立遺囑人將遺囑密封,於密封處簽名。需要指定兩位以上見證人,並在親屬會議或者法院公證處才能打開。
- 代筆遺囑:指定三位以上見證人,由其中之一筆記,經遺囑人認可,全體簽名。
- 口授遺囑:指定兩位以上見證人,由見證人之一作成筆記,全體簽名。
遺囑完成後可至公證處完成認證。
六種意願書
如果目前身體無恙,可預先交代願意接受哪些治療,可以簽署:
- 預立選擇安寧緩和醫療意願書
- 預立不施行心肺復甦術意願書
如果你希望發生意外且無法表達意願的時候,指定一位人能幫你與醫師討論、決定你該做哪些治療,可以簽署:
- 選擇安寧緩和醫療意願書
- 不施行心肺復甦術意願書
- 預立醫療委任代理人委託書
當到了病況嚴重,已經意識昏迷的時候,若不要施以臨終急救,親屬可與醫師討論簽署:
- 不施行心肺復甦術同意書
環保自然葬法
聖嚴法師談到對喪禮的看法,應該兼顧環保與尊嚴。法鼓山近年積極推廣環保自然葬法,更捐出一塊地作為環保生命園區,鼓勵大眾將骨灰植存。法師認為人類過世後留下的骨灰,其實老早都不是亡者了,就像是每天洗澡刷牙等留下的塵垢、皮屑,都是很髒的,趕快丟掉吧!
後記
你出門旅行前都會檢查行李吧?
有沒有想過,在人生的旅途上,假設出意外,願意接受哪些治療呢?
有沒有指定代理人,代替自己與醫務人員溝通?臨終前要不要被搶救?
學會預立遺囑、簽署相關意願書,為自己和身邊的人準備一趟完整的生命旅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