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要為你介紹一段爆紅的口吃影片、一則AI人工智慧研究、一位把口吃當飯吃的人,以及ISAD登場。
一段點咖啡的影片五天內獲得超過350萬次點閱
在口吃的治療方法中,有一種是壓力免疫訓練,期待口吃者將在治療室內使用的各種方法「類化」,帶到真實生活中使用。
不知道別人,但對我來說那簡直是滿清十大酷刑,要在公開場合「肆無忌憚」的口吃,也太挑戰人。
最近在Tik Tok上卻有部爆紅影片,拍攝一位患有口吃的小姐點咖啡,在五天內就獲得了超過三百五十萬次的點閱率。
從影片中,我觀察到自己也跟Pixie一樣,口吃時會有眨眼、閉眼、很多er、em冗音的習慣,不知道你有沒有呢?
Pixie希望藉由這些短影片來喚起大眾對於口吃和各種語言障礙的關注。
@pixie_smiles Sorry for the awful camera angle at the start of this. Inspired by @mimidarlingbeauty i thought it may be educational to show how my stammer affects me out in public. This is my forst tome EVER prdering from a drive through, and i cant drive at the moment because my Tics are too unpredictable. Please no hate. #stammer #bekind #starbucksdrivethru #pumpkinspicelatte #stutter #anxiety #raisingawareness #fyp #viral #supportmeplease #foryoupage
♬ Ambient-style emotional piano – MoppySound
近年來人工智慧當道,幾乎什麼都可以跟AI扯上關係,但似乎還沒有聽過語言治療相關的應用?
一位高中男孩Yash Prabhu發表了一篇論文,講述如何將口吃用AI模型分類,期望之後能對治療有幫助。
的確,雖然都是口吃,但仔細觀察會發現每個人都不一樣。有的在開頭、結尾,有的是中間會卡住,有的則伴隨很多肢體小動作。究竟不一樣的「症狀」背後是不是跟不同的「成因」有關呢?
如果是的話,那麼分類就是第一步。
文章來源:Yash Prabhu celebrating victory after publication of research paper – The Knight Crier
口吃可以是一門職業
你也許不認識Musharaf Asghar,但你很可能曾看過紀錄片《Educating Yorkshire》的片段,講述一個小男孩在課堂上即使口吃仍然完成演說,班上同學為之動容的影片。
九年過去後,小男孩Musharaf Asghar長大了,大學剛畢業,職業是一名演說家、記者以及Youtuber。
從他的影片中可以發現,長大後的Musharaf仍有口吃,這很正常,但另人激賞的是他不教人如何「治癒」口吃,而是給演講、給工作坊,幫助人們更有自信、更有領導力、激勵人心。
人們需要得到強而有力的案例給自己力量。我們口吃者除了埋頭專注在自己的世界,關注語言治療話題外,偶爾也能夠抬起頭,看看廣大沒有口吃人們,同樣有被聽見、需要被鼓舞、建立自信等其他更深層的需求。
以下是Musharaf的網站、Youtube和Linkedin:
Musharaf Asghar | Keynote Speaker & Journalist (mushyasghar.co.uk)
(99+) Musharaf Asghar | LinkedIn
International Stuttering Awareness Day登場
今年一樣是以線上的方式進行,今年的主題是“Being Seen, Being Heard – Representation and normalization of stuttering in the mainstream”.
謝謝群友Rick Huang的鼓勵,我也有一部影片在上面喔!描述了我如何從視口吃為禁忌,不願人提起,到現在願意主動分享的心路歷程。
Thriving With a Stutter – Wanchung Huang – International Stuttering Awareness Day (isad.liv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