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上團隊合作的情境很常見,無論你是個人貢獻者還是主管、工程部或是業務部,幾乎每件事情都無法獨力完成。正常情況下,我們當然希望合作愉快。
但有時碰到豬隊友,答應的事情卻無法做到,還把你也拖下水,該如何全身而退?
那次和一位同事合作一份標案,為了贏案子,我做了一份計畫,向公司申請補助,好讓價格更有競爭力。一切流程都很順利,我們拿到了補助,也拿下標案。
人算不如天算,先是客戶行程不斷延遲,接著是改變心意,希望將這筆錢另挪他用。而新專案是由同事負責的。同事於是自作主張想把補助用在新專案上。
前後我問了同事許多次狀況、也表達關切,他始終四兩撥千金,三番兩次向我拍胸脯會負責處理好。不只如此,還持續跟老闆們報告這個大案子,顯示是他立下的大功,將來極有潛力成為大客戶云云。
直到有天同事請假,我主動找合作夥伴關心進度,才警覺事情的嚴重性。除了專案幾乎不可能如期完工,專案和補助的名目還不相符。我極有可能要面對公司的稽查。
那是一個禮拜五晚上,我心急如焚的思索該如何解決,整個晚上睡不好。
我的目標和難題分別是:該如何在專案執行和合規間取得平衡,確保自己按照公司規範走,又不害團隊丟案子?
先說結論,最後我順利將事情處理好了,除了分析處理流程外,我也從中觀察到不同角色的應對策略,迫不及待想和你分享。
快速連結
找個盟友
隔週一上班,我就找了業務同事說明情況,並和他取得接下來如何處理的共識。
提出疑問
接著,我在小組會議上提出疑問,尋求解決方法。不知道是因為同儕壓力還是早上沒睡醒,那位打算默不作聲,直接將補助挪為他用的同事提議:讓財務部的人進來看看這麼做有沒有問題。
讓利害關係人幫你完成任務
會議召開後,我簡單敘述完情況,事情就自然往下進展了。財務部開始提出不合理的地方、以及應該如何修正,並主動拉了稽核部門的同事進來給意見。
原來,確保每一個補助案用在對的地方是財務部門和稽核部門的工作,因此自然會盡力做好守門人的工作。
身為同部門的同事,我們擁有共同利益,因此我從一開始就打定主意,不要跟他硬碰硬,讓對的角色演該演的戲。事實證明,還好有這麼做,同事在稽核部門的人面前,完全是一位謹守規範的乖寶寶呢。
留下會議記錄,讓大家都清楚下一步
雖然會議結束了,一切看似要回到正軌,但該同事還是用盡各種理由,想要把大家都牽扯進去。這時業務同事提醒我,記得發會議紀錄,把對方該做的事情寫清楚。同事再也賴不了,自己的專案自己收拾。
有那麼複雜嗎?
讀到這,你可能會問:這件事有那麼複雜嗎?跟同事說一聲,請他另外申請一份補助,不就沒事了?
事情還真沒那麼容易,因為公司預算都是跟著財務年度走的,由於當時已屆年底,申請新補助不僅公司不見得有預算、時程上也幾乎來不及。
下次我會怎麼做…
雖然事情順利落幕,但事後回想起來,還是心有餘悸,畢竟每天工作已經夠忙了,如果要為了這種完全沒有生產力的事情消耗掉大量心神,那真的得不償失,更不說可能影響績效評估。
要是再碰到這種事情,我會怎麼做?
勇敢拒絕
當初我就是一時心軟,心想反正同事的事也是我的事,能幫就幫,殊不知這位同事講的胸有成竹,執行力卻很兩光,要不是我雞婆進去開會,確認進度,還真不知道事情差點一發不可收拾。
熱心助人和團隊合作要用在值得的人身上。如果明知對方不可信任仍一頭栽進去,那只能算是濫好人,最後把自己也拖下水。
我也換位思考,站在同事的角度,從旁觀察他是如何處理,讓自己全身而退。就連哈利波特在霍格華茲都要學黑魔法防禦術了,在江湖走跳的我們,唯有看過各種招式,才能學習如何應對。
利用資訊不對稱,創造模糊地帶
財務部和稽核部的同事再精明,也不可能比第一線的業務了解情況。我觀察到同事會利用這種資訊不對稱,將風向導引到對自己有利的局面。
譬如專案已經上線了,會說才做完測試,因此還需要更多補助;明明自己曾跟客戶做過承諾,會推說沒有,我們從來沒有跟客戶承諾。反正其他同事連客戶面都沒見過,隨他怎麼說。
打痛點(aka威脅)
「你也不想要丟案子吧!」,是同事在和財務部協商過程中冒出的一句話。財務部不停的強調流程合規性,而我們可以提醒對方:客戶還沒答應完全採用我們家的方案呢!如果因為這樣客戶決定抽單,這個風險也是我們必須考量的。
雖然業績數字不是財務部門的績效指標,但在一間業務導向的公司,沒有人會因此樂意成為丟單戰犯,同事順利用這招將局勢扳回一城。
職場上衝鋒陷陣固然重要,但始終別忘了,身為打工仔,搞懂遊戲規則仍是第一要務,畢竟出事時沒人會保護我們,只能自己保護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