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說要超正才能當網紅、言語流暢才能錄 Podcast?當網紅的另類秘訣:不用完美《自媒體百萬獲利法則》

上次更新:8 4 月, 2024
用你的人生創作絕佳自媒體

與自媒體、個人品牌、創作相關的書不知不覺也讀了超過十本,許多人都強調「先上再說」、「不要想太多」,而梅塔身體力行的很確實。撇開每天直播這件事在有正職在身的情形下多不容易執行,居然願意素顏上陣,完整表達了想跟觀眾說些什麼的決心。

人生最大的真實就是不完美

梅塔活得坦然,與其把形象弄到完美,她顯然更在意有沒有持續輸出、持續分享。實踐了「人生最大的真實就是不完美」。

我的說話也不完美,從小就有口吃的毛病,曾被人模仿、嘲笑。即使到現在長成這麼大個人了,每天在與來自世界各地的同事、客戶開會的時候,仍然會結巴。

但我相信比起「怎麼說的」,更重要是我「說了什麼」。如果非要讓口語表達很流暢才能夠在會議上發言,那是不是一定要畫全妝才能出門、腿夠細才能夠穿裙子?

於是,我開始錄 Podcast,不只給別人聽,也給自己聽。

以前的我非常抗拒聽自己的聲音,覺得那些停頓好尷尬、好難堪。在朋友鼓勵、參加國際演講會的機緣後,我終於不排斥聽自己的聲音,也慢慢能夠體會網友的回饋,覺得我的聲音中有股「堅定感」,願意為了正義站出來。

於是我決定為別人站出來,讓口吃者能夠聽到,其實你可以公開表達,其實你可以被聽見,一定會有你的聽眾。也讓言語流暢者知道,喔!原來這世界上有一群人口語表達不流暢,但他們跟我沒什麼不一樣,就像有的人有氣喘、腸胃不好,各有各的人生功課。

中途筆記 podcast》目前以一個月一集的頻率更新,希望能夠帶給你一些收穫。

woman wearing purple dress sitting on chair near window
Photo by Christina Morillo on Pexels.com

分享《自媒體百萬獲利法則》中三個讓我感到有意思的發現:

你的人生就是絕佳的創作

「經營自媒體,無需創造,記錄你的生活就好」,同樣的觀點,在《從 0 開始的獲利模式》中也被強調。

不管你喜歡的形式是什麼,從寫作、錄影、錄音或者繪圖,每種形式都有愛看的人;不管你的興趣是什麼,從吃喝玩樂到醫療、科技,每個興趣都有關注。如果多累積數位資產,就能夠幫助你連結到有相同興趣的人,說不定,還能將興趣變金礦,走在「為自己工作」的路上。

因為大部分人都沒有時間、也沒有精力去注意他人的心思,所以不會知道站在眼前的這位工作夥伴,可能飽讀詩書、經歷了很多,所以只能用對方的輸出來評價這個人。唯有對方用各種表現出來,簡報、演說、寫作等,我們才會知道「他在這方面很有研究」。

你在學習什麼呢?把歷程記錄下來,讓人看見你做了多少努力,讓他們一起參與這個過程,同時持續逼自己進步。

商業模式:經紀人訂閱制

書中有四分之一的篇幅描述案例,每一篇都附上客戶名字(或個人品牌名稱),顯得非常有說服力。由梅塔講述合作經歷、挑戰和成果,讓讀者了解自媒體可以以哪些形式展現,發揮想像空間。

讀完後,我的觀察(沒有與作者本人確認),梅塔的商業模式類似「經紀人訂閱制」。藉由多年在自媒體圈累積下來的人脈,協助其他想要在自媒體取得成功的客戶,藉由找買家、找客戶、找案子、分享人脈、給予事業發展建議等方式達成目標。

group of people making toast
Photo by fauxels on Pexels.com

「一千個鐵粉」與「找到族人」

「百萬訂閱太難了吧」、「那些機會不屬於我」。如果你想做個人品牌,心中卻有這樣的疑慮,也許可以聽聽看知名的「一千個鐵粉理論」(1000 True Fans Theory),由Wired Magazine的編輯 Kevin Kelly 提出。

Kevin Kelly 認為,一名創作者並不需要擁有百萬訂閱、數百萬美金的營收或客戶,只要有一千位真正的粉絲就夠了。真正的粉絲,任何你的作品都會買單,無論是演唱會、出書還是唱片,只要有一千位,你就能以此為生。

跟「尋找族人」(Find your tribe)的道理類似,我們不需要成為萬人迷、不需要讓每個人都喜歡自己,而只要找到價值觀相近、認同彼此的族人,就能夠一起前行。

現在開始,持續記錄真實的自己

想想自己日常中有什麼喜歡的事情吧!那些會讓你進入「心流」,做到忘了時間的事情。用適合的方式,也許是寫文章、做直播或是錄影片、Podcast,持續分享,持續創作,相信會看到人生不一樣的風景。

關於「心流」以及「如何找到喜歡的事情」,在這次不聽別人,我們自己說《做自己的生命設計師》中有更詳細說明。

你可能也會感興趣

告訴我你的想法:

Subscribe
Notify of
guest

這個網站採用 Akismet 服務減少垃圾留言。進一步了解 Akismet 如何處理網站訪客的留言資料

0 Comments
Inline Feedbacks
View all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