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用「設計思考」,追求理想職涯、規劃幸福人生《做自己的生命設計師》

上次更新:8 4 月, 2024
別等別人告訴你這輩子該做什麼了,自己上路吧!

作者:Bill Burnett, Dave Evans
譯者:許恬寧
出版社:大塊文化
出版日期:2016/10/28
語言:繁體中文
連結:博客來

說到「適合做什麼」、「找到熱情與天賦」這類話題,從小你我可能已經聽過大大小小的課程、書籍、心理測驗、建議,這些方法各有各的原理。我自己在人生中不同階段,曾接觸過由人力資源顧問、諮詢公司或者學校輔導室開發出的不同工具、方法、框架,甚至小時候也由媽媽帶著做過各種「星座命理」、「皮紋檢測」、「八字論命」,建議可以說是百百種,這些建議有些相符,有些卻又完全相反,到後來我都說不清楚自己適合與不適合做什麼。


《做自己的生命設計師》,是我接觸到的第一個不直接給答案的工具。這是一本以「設計思考」的方式出發,講述關於如何追求理想職涯、規劃幸福人生的書。「設計思考」(Design Thinking)是一個解決問題的方法論,被廣泛地用在許多產品及服務開發

作者本身就是一位設計師,曾為蘋果設計第一隻滑鼠,也在大學擔任設計系主任。他們將設計的元素放入生涯規劃中,加上許多實驗、個案研究,終於生成了這套工具。


既然是自己的人生,既然我們沒有像這個世界上其他物品一樣,一出生就有定義好的功能、要解決的問題,何不自己動手去找呢?

brown pencil on white printing paper
Photo by Sven Mieke on Unsplash

這本書在說什麼?

本書的作者是兩名設計師與史丹佛大學的教授,Bill Burnett 與 Dave Evans 常常聽到來自於學生或者客戶的對於生涯規劃的想法,其中幾個典型的包含「大學念什麼,以後就要做什麼」、「只要成功,就會快樂」、「一切都太遲了」、甚至是「工作本來就不會讓人感到開心」,有感於這些「無效想法」並不能解決問題,於是將課程融入自己設計本業的元素,用以人為本的商業手法來幫助人解決人生困境。


《做自己的生命設計師》前半段先提出許多對人生無意義的「無效想法」,並佐以「重力問題」和「船錨問題」說明為什麼無意義。緊接著提出生命中的幾個重要元素:健康、工作、遊戲、愛,要我們為自己在各項的現況評分。

再給出「人生羅盤」,強調「人生觀」與「工作觀」的一致性(Coherency)為什麼重要。接著一路從「心流歷程記錄」、「好時光紀錄」開始,帶領我們著手設計人生,開發屬於自己的「奧德賽計畫」。

當然,旅途上總會出現阻礙,因此書中也談到「心智圖法」、「打造原型」、「心領神會」因應。最後,也不忘指引如何降低失敗機率、處理失敗。

熱情是試過之後才會出現的東西,無法事先知道

作者主張「熱情是試過之後才會出現的東西,無法事先知道」,相同的觀點也能在《一人公司》《深度職場力》中看到。「熱情是良好生命設計帶來的結果,不是選項」,而要做一個成功的生命設計,必須要具備五種心態:

  • 好奇心
  • 行動導向:試一試,早點失敗、更快接近成功
  • 重擬問題:重新框架、問對問題
  • 覺察:認知到一切都是過程,而不是結果
  • 通力合作:適時請人幫忙、一起討論,而不是閉門造車。一人旅行一點都不好玩

是重力問題嗎?

神學家尼布爾的《寧靜禱文》有一段是這樣的:「神啊!請賜與我寧靜,好讓我能接受,我無法改變的事情。請賜與我勇氣,好讓我能改變,我能去改變的事情。請賜與我睿智,好讓我能區別,以上這兩者的不同。」其中提到「無法改變的事情」,就是「重力問題」。

我們無法改變重力問題,就像我們必須改變地球軌道才能改變重力,而那是相當瘋狂的目標,有時候我們必須接受現實。

偶爾可以在 PTT 上看到一些對自己極度沒有自信的發言,大意是說自己家境普通、身高半殘(或全殘)、長的又不帥不美,是不是不要想交到男女朋友了?像這類問題,就是典型的「重力問題」。

大致上來說,我們的家境、身高、長相,是在出生時就決定的,如果不談機率比較低的忽然投資成功、一夜致富,或者整形,將心思過度放在這些條件上,對於交往到對象沒有什麼幫助。


偶爾會有智者出來回文,開導這些發文者,有一種方式是將焦點放在「自己關心、且有可能成功的事情」上。家境、身高、長相,真的就是交往條件的全部了嗎?當然不是,你去問問身旁的異性,決定要不要進入一段關係的因素可多了,舉凡品格、談吐、舉止、穿著、儀態、興趣,甚至是共同經歷,都有可能展開一段緣分。

所以,如果你的人生正面臨困境,問問是否讓自己卡在沒機會成功的事情上。釐清問題後,才能夠讓自己有最大的機會擁有想要的關係。

person holding black round container
Photo by Ali Kazal on Unsplash

給自己一個人生羅盤

要幸福快樂,關鍵因素是「人生觀」和「工作觀」的一致性(Coherency),因為這代表我們日常所做的努力,與認可的價值觀相符。舉例,Hans Rosling 曾說:「我窮盡畢生之力抵抗全球的無知,傳播基於事實的世界觀」,他的使命是向世界傳播關於世界觀的真理,因此花上數年心血完成《真確》。因此,他的人生觀和工作觀是一致的。


以下這幾個問題可以幫助你找到對「人生觀」和「工作觀」的想法:

  • 為什麼要工作?
  • 工作的意義是什麼?
  • 什麼叫好工作或值得做的工作?
  • 經歷、成長、成就感和工作的關聯是什麼?
  • 人活在世上是為了什麼?
  • 人生的意義或目的是什麼?
  • 個人與他人之間的關聯是什麼?
  • 家庭、國家與世上其他事,對我的人生有什麼意義?
  • 什麼是善,什麼是惡?

接著,請回答這三個問題:

  • 我的工作觀與人生觀有哪些相輔相成的地方?
  • 哪些地方彼此矛盾?
  • 工作觀能否促進人生觀?人生觀能否促進工作觀?

如果發現自己的「人生觀」與「價值觀相近」,就能接近地球科學所說的「真北」(True North),一路前行。日後可以每年回來檢視自己是否仍在航道上。

person holding lens
Photo by Stephen Kraakmo on Unsplash

找到自己的心流時刻

你有沒有曾經很專注在什麼事情上的經驗?有時候一投入就是幾個小時,一回神才發現已經過了好久了?這就是心流(Flow)時刻。如果能夠觀察自己在執行哪些任務時會進入心流,再關注自己的精力消耗,就能慢慢打造出自己的完美工作。


曾在《正念減壓自學全書》中讀到「同在模式」,意思是每一個時刻保持全然的覺察,全神貫注的感受整個身體。書中認為,同在模式能為我們的日常生活加分,讓身心受負面情緒、想法的干擾越小,行動的效能也就越高。我認為心流就與「同在模式」很相近,可以幫助我們的生活變得更平衡、快樂。


如何知道自己已經進入心流?

  • 完全投入於活動之中
  • 感到狂喜或欣快
  • 心中澄明-知道該做什麼跟怎麼做
  • 全然地鎮定與祥和
  • 感覺時間是靜止的或是轉眼即逝

專屬於你的奧德賽計畫

在使用「好時光日誌」、「心流時刻紀錄表」、「心智圖法」,你應該已經對於理想人生有哪些特性有了輪廓。那麼就動手製作自己的「奧德賽計畫」(Odyssey Plan)吧!

找出三種人生:

  • 人生一:你目前做的事
  • 人生二:如果人生一發生變化,你會做的事
  • 人生三:如果可以不考慮面子、預算等等外在因素,你想做什麼?

接著展開「奧德賽計畫」:

  • 畫一條時間軸,試著給出一個五年的規劃
  • 替計畫取名字
  • 寫下那個計畫要解決的問題
  • 評估此計畫需要的資源、喜歡的程度、自信的程度和一致性
  • 考量其他方向

打造原型、活出那些決定

等等,畫出「奧德賽計畫」後,就要投入了嗎?當然不是,新創產品在量產或者投入生產(Production)前,都會經歷「打造原型」(Prototyping)的階段,作法可能是先產出一個最小可行性產品(minimum viable product, MVP),指的是製作出有部分核心概念的產品。 設計者可以進行驗證式學習,根據使用者的回饋,進一步了解使用情形,並且繼續開發此產品。

這個概念放到生命設計上,就是進行「生命設計訪談」(Life Design Interview)與和社群進行腦力激盪(Brainstorming)。

這個過程非常重要,舉例,書中的個案非常嚮往開一間咖啡店,因此辭去了工作,投身其中,雖然咖啡店生意不差,但個案卻變得很不快樂。原來開咖啡店包含很多以前沒有想到的工作要做,譬如會計、進銷存。個案沒有心理準備要面對這些無法進入心流、又消耗精力的事情。

個案表示,如果能先進行「打造原型」(Prototyping),譬如先到咖啡廳打工、或是舉辦幾場外燴,甚至訪談幾位咖啡廳老闆,也許就能將自己的藍圖進行修正,變得更適合自己,譬如提早規畫將財務外包、或是不開咖啡店了,轉而做外送。

如果對於這個概念想知道更多,推薦閱讀《一人公司》,Paul Jarvis 認為「不用急著推出產品,而是先提供服務」,目的是在投入最小的情況下,取得使用者回饋,接著不斷優化,直到找到合適的產品。

此外《暢玩一人公司》,于為暢也鼓勵大家先蒐集一下大家對於一個問題的常見問題是什麼,並著手針對這些問題回答,就能漸漸掌握市場需求、成為此領域的專家。以上這些概念的核心,都是「打造原型」(Prototyping),讓我們能早點排除不好的點子,就能專注在好的點子上。

woman in white long sleeve shirt holding black headphones
Photo by Tool., Inc on Unsplash

我的實踐

重建問題,問對問題

我有個夢想,就是可以盡情的探索世界、接觸不同的文化,因此一直希望可以在海外工作,覺得那種邊工作邊體驗文化的生活方式真是太棒了。不知道為什麼,我的目光就一直聚焦在「進入外商→外派→到海外工作」上。

問的問題也都圍繞著「要怎樣才可以進外商工作?」、「怎樣才可以被外派?」、「哪些職能比較容易被外派?」。直到有一天,和一位前輩聊天,他點醒了我:你應該問的是「如何成為一名國際工作者,在哪裡都能工作」。


當時的我對這個想法感到很震撼,完全沒想過除了被外派外還有其他可能性。前輩的經歷非常豐富,他曾經是一位工程師,後來自己創業,目前在新創公司帶領團隊,也擔任公司的顧問、並同時有幾個專案在執行。

以上說的這些現職工作,幾乎沒有一個是需要他人在哪裡才能完成的。換句話來說,他的工作技能讓他可以在全世界任何地方工作,也能夠完成邊工作、邊體驗文化的生活方式


我犯的錯誤正是書中所說「太快掉進一個解決方案」的典型錯誤。多與人交流可以幫助自己看見盲點,修正努力方向,少走冤枉路。正因為他的經歷,可以帶來不一樣角度的想法,產生不同的解決方案。這些與朋友的對談,幫助我「重建問題」,重新定義問題、問對的問題。

心流活動日誌與奧德賽計畫

2019 年第一次讀完這本書後,和一位朋友聊天,意外發現我們都曾經閱讀過這本書,便一起分享了我們的「奧德賽旅程」。三年過去了,我又把當時畫的旅程拿出來看,發現我們不只都在「人生一」計畫內前進著,對於「人生二」、「人生三」也都有了一些探索及調整。

重點不是找到完美的工作,而是讓自己的工作「完美」。

當時我與朋友都覺得人生有點卡住了。我剛換工作,面對不熟悉的領域,感覺充滿壓力、跟當初想的不一樣。但在經過「心流活動日誌」的練習後,我漸漸可以看清楚這份工作中有哪些元素其實令我感到非常快樂、充滿成就感,轉而把焦點放在「如何增加心流時刻」,後來在工作上就感到更上手,甚至非常熱愛自己的產品、還會在生活中想到怎麼運用。

而朋友當年正面臨跑道轉換,思考是否要回到學校任教。面對不知道何時結束的教師甄試馬拉松、以及嚮往的咖啡店老闆和考古學,決定設下停損點,在期限內盡力嘗試。最後也成功地考上教職,進入人生新的階段。

完美的 16 小時:實踐工作、遊戲、愛、健康

幾年前曾經在朋友的帶領下玩過一個遊戲,叫做「完美的十六小時」,我覺得非常有意思,到現在還是將當時的草稿留下,也放在下方供你做參考。遊戲的玩法是這樣的,人的一天當中,扣掉睡覺時間,大約有十六小時是醒著的。如果你可以完全不考慮其他事情,譬如帳單、收入、面子、預算、地點、他人期待,會怎麼安排呢?

朋友交給每人一張紙,分為上下兩部分。上半部,有三個空格,要我們寫上想像他一樣生活的人,並說明為什麼。這個人不一定要是身邊的人,可以是名人、也可以是不存在的人,總之他的生活方式讓你感到嚮往。下半部則有十六個格子,每一個格子代表一個小時,你可以自由的用文字、圖畫的方式填入這一個小時的主題。


畫好後可以跟身邊的人分享以下幾個問題:

  • 自己目前的生活和這十六個格子有多少相似程度?
  • 這十六個格子可以帶領你走向上半部的三個嚮往的生活方式嗎?
  • 他們有哪些相似和相異之處?
  • 要怎麼樣才可以把自己的生活調整成更接近這十六個格子?

記得大家的作品都好有趣,有的在十六個格子裡畫滿了電動與睡覺,再不然就是一堆零食。我自己則是把十六個格子分成幾個部分,分別畫上照顧動物、上網、與家人朋友聚會、烹飪、健身。事後回想起來,其實就跟「做自己的生命設計師」中的生命四大元素:工作、遊戲、愛、健康,不謀而合。

完美的十六小時 by 中途筆記

後記

有一陣子迷上跟朋友玩數字畫,就是那種全黑白、已經有圖案的畫,我們要做的就是按照畫中的數字,塗上相對應的顏色。對我這種畫畫「麻瓜」來說,可以不用思考要畫什麼、畫得好不好看、會不會手抖,而只要顧著把格子填滿的任務,真是太紓壓、太無腦、太適合我了!

在書中讀到這句話時讓我感到會心一笑:「大家以為人生有如一幅數字畫,只要依照圖上標好的數字塗好顏色,按部就班,就能大功告成。然而,真實人生比較像抽象畫──可以有無數種詮釋。」

大家以為人生有如一幅數字畫,只要依照圖上標好的數字塗好顏色,按部就班,就能大功告成。然而,真實人生比較像抽象畫──可以有無數種詮釋。


法國哲學家沙特說「人類遭處自由之刑」,萬物中唯一一個出現在世界上的時候並沒有被設定要來做什麼的就是人類,做任何決定都是是自由的。

💡延伸閱讀:解答人生疑惑《史上最強哲學入門:從柏拉圖、尼采到沙特,解答你人生疑惑的 31 位西方哲人》

我們當然可以選擇進入自動駕駛模式(Auto Pilot),跟著規畫好的道路走,也可以踏上設計人生的道路,為自己打造不同原型、並時時修正,重要的是確認自己走在通往真北(True North)的路上就行了。願你成為自己想要的樣子。

你可能也會感興趣

告訴我你的想法:

Subscribe
Notify of
guest

這個網站採用 Akismet 服務減少垃圾留言。進一步了解 Akismet 如何處理網站訪客的留言資料

0 Comments
Inline Feedbacks
View all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