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突破人生困境?專家教你清除心靈垃圾、打破慣性思維,變得更幸福《正念減壓自學全書》

上次更新:8 4 月, 2024
你感到自在嗎?睡得好嗎?常常被人說想太多嗎?

作者:胡君梅

出版社:野人

出版日期:2018/04/03

語言:繁體中文

「你感到自在嗎?」、「睡得好嗎?」、「常常被人說想太多嗎?」,如果覺得有共鳴,《正念減壓自學全書》是一本非常好入口的工具書。不帶有任何宗教色彩,帶領我們從為什麼要學習正念、認識正念開始,進而鉅細靡遺解說各種練習方法以及中間可能會碰到的阻礙,並搭配上作者許多個案經歷,集結而成。

和許多工具書、指南不同的是,這也是非常溫暖、溫柔的一本書,可以感受到作者胡君梅有強烈的使命感,並且真心喜愛著正念,想要分享給大眾。

如果能夠將正念帶入不同場域,讓每個人都能夠更妥善的照顧自己、並創造出好的連結,就能對社會創造出一種友善的氛圍。雖然書中提到的人際關係主要是家庭、醫病、親子、職場,但我認為對應到戀愛關係一樣適用,因此也推薦在感情關係中感到迷惘的你閱讀。(同場加映公主向前走

這本書在說什麼?

這是本結構分明的書,一共有七個部分,第一先談為什麼要學習正念、正念能夠帶給我們什麼以及正念是什麼。接著進入實際操作,由正念練習的七大原則著手,從身體覺察、情緒覺察、想法覺察反覆推敲,並搭配上融入日常生活的練習,帶領我們進入正念的世界。第六部分則涵蓋從醫病、企業職場、家庭、青少年等不同場域的應用。最後章節則講述正念的起源及發展

正念是什麼

正念減壓訓練課程的創始人卡巴金博士下的操作型定義是:「時時刻刻非評價的覺察,需要刻意練習。」,很簡單的來說,正念就是練習覺察。


什麼是覺察?可以想像現在要進入一間停電的房子,手上拿的手電筒照亮哪裡,我們的覺察就在哪裡。久了以後,我們會逐漸知道要特別照亮什麼,也就能夠「選擇」將注意力擺在哪些事情上。

為什麼要正念

正念覺察訓練最特別之處在於從身體覺察入手,而非從想法或情緒。這是因為我們的日常很容易被各種思緒佔據,不只上班開會時容易分心,想等下吃什麼?想評價同事的表現,就連回到家以後,躺在沙發上也可以任憑大腦的念頭帶我們去各種地方。


因此隨著正念覺察,才能從自己內在培育出安穩與自在的力量,不向外尋求救贖,也就不容易被騙、受傷或失望。因此,正念也能幫助我們提升幸福感、清除心裡垃圾。

woman sitting on cliff overlooking mountains during daytime
Photo by Milan Popovic on Unsplash

正念練習的七大原則

  • 非評價練習:能夠覺察自己正在評價
  • 接納練習:能接受他人、自己的樣子
  • 信任練習:能自我信任、不靠外在
  • 耐心練習:允許人事物以自身速度發展
  • 非用力追求練習:身心平衡
  • 放下練習:允許人事物的消逝和變化
  • 初心練習:保持好奇心與開放

第一步:練習身體的覺察力,將正念融入日常生活

  • 呼吸覺察
  • 腰直肩鬆
  • 身體掃描
  • 正念瑜珈
  • 靜坐:覺察呼吸、身體、聲音、念頭和想法

你有慣性思維嗎?

我們來玩個遊戲吧!這個九點連成一線遊戲玩法是這樣的:要用四條、連續的、直線串聯起來。舉例來說,兩條線的話要像L(兩條線連續),不能像T(兩條線不連續)。

中途筆記製作


我在玩這個遊戲時想了很久,白板都不知道擦了幾次,還是沒能達成所有需求,不是會用到五條線,就是不連續。後來還是忍不住,偷看了答案:(刻意留白幾行,不想被暴雷的先不要往下)

中途筆記製作


仔細研究這個圖案會發現,他其實沒有著正方型走,的確,題目也沒有說只能在九個點點的方框內阿!為什麼會這樣預設立場,走不出去?


這個正方框是我們的心自動畫上去的,也就是「假設」,而這個假設快到幾乎沒有來得及讓人自我反省,就成為了「事實」。


生活中有大大小小的事情都帶有這樣的「慣性思維」,譬如伴侶晚回家,覺得他一定又在外面鬼混;朋友今天回應不熱情,覺得我們的友誼生變了;面對一個衣著整齊、應對有禮的人,我們就認定他社交能力不錯;一個學業 PR 99 的學霸,就推論情商也是 PR 99。

煩惱就是這樣來的,我們慣性地從舊經驗找答案,慣性地把過去套在未來,慣性地編故事而沒驗證。


要能夠分辨「假設」與「事實」,其實有一個簡單明瞭的方法:時間點。如果這項陳述發生在過去或現在,那就是「事實」,相同的,如果是未來或還沒發生,就是「假設」。


這個練習非常有用,往後碰到不愉快的想法出現時,可以依照這樣的分類幫自己分析一下,究竟是假設還是事實,久了以後就可以看出自己的慣性與框架,減少生活中自己給自己的不愉快。


可能有的讀者會質疑「生活當中許多事情不都是經驗法則嗎?」,的確,不只生活上,觀察現在商業顧問、財金領域也喜歡用「過去」推論「未來」,並以嚴謹的數學作為基礎做支撐。舉凡市場份額的年增率、基金股票的績效,都可見到這樣的脈絡。但作者認為,我們至少要保留二○%的空間給未知,允許不同的可能與彈性

brown and gray bird
Photo by Paulo Brandao on Unsplash

用正念,改寫人生劇本

有一隻小鳥被困在房子內,很想往外飛,但無論怎麼衝撞透明的玻璃,都出不去。如果這是一隻有學過正念的小鳥,在多次循環飛撞後,會疲憊又難過地發現此路不通,這方法根本無效。終於,牠選擇安靜下來,靜坐一段時間,覺察呼吸讓自己穩住。


在覺察身體時,漸漸可以感受到有陣微弱的風吹到腳邊,於是發現了腳邊可能有出口。接著,終於從窗邊一個小小的縫隙,鑽了出去,重獲自由。


誰沒有過「撞牆期」?無論在工作、感情、學業上,一定都有不順心的時候。當然情緒風暴來臨時,大部分的人都無法平靜面對,即使是正念大師,也都會有生氣的時候,更何況我們?學習正念,可以更真實地活在每個當下,讓情緒「來則來,去則去」,恢復平靜後的我們,頭腦可以更清晰,碰到困難時做出更好的決定。

如果你跟我一樣患有「沒有回家作業就渾身不對勁」的毛病,這裡有滿滿的練習:

  • 覺察慣性思維練習
  • 愉悅事件紀錄練習
  • 不愉悅事件紀錄練習
  • 溝通困難事件紀錄表
  • 慈心靜觀練習

後記

我的實踐

兩年多前在閱讀這本書後,我體認到這是一門需要長期投入的主題,也參加了正念八周課程,可惜當時因為碰上出差、出國,並沒有完整參加完,這兩年拜疫情所賜,有更多的時間閱讀、傾聽自己,才重拾這本書和練習。


在這麼多練習中,呼吸練習是最容易開始的,因為我們隨時都在呼吸,但就因為呼吸太習以為常了,很容易被忽略。在多次覺察練習中,我觀察到自己總不自覺的憋氣,譬如緊張時、忙碌時、說話時,尤其是說話時。

由於工作的原因,經常需要說一整天的話,不知不覺,一股氣都集中在胸口,讓說話變得很費力,有時才不過說話幾小時,已經覺得喉嚨酸澀、胸口沉重,總之非常疲憊。之前發現到這個事實之後,會馬上將憋氣聯想到「這是壞習慣」而提醒自己「不要憋氣!」、「將氣吸到腹部」。

我試著用正念的方式與自己的憋氣相處,盡量不啟動「思索腦」,也就是不急著啟動分析、解釋、接著是一連串行動方案等慣性反應,而是繼續讓「覺察腦」觀照自己。理解想法就是想法,而不是事實,接著用幾個深呼吸幫助自己回到當下。

person holding black and green compass pointing to west
Photo by Aron Visuals on Unsplash

正念是一趟有方向而無目標的旅程

正念是一趟有方向而無目標的旅程」,在讀到書中這句話時被震撼了。一直以來都還算善於立定目標、規劃進度、並(盡量)確實執行的我,居然頭一次接觸這樣的想法,這不就像出外旅行,卻沒有目的地一樣嗎?這樣要怎麼規劃時間表、知道到了當地要做什麼、什麼必吃、什麼必玩呢?

我的「行動模式」在這時完全摸不照頭緒,一時還以為這樣的慣性應該完全被推翻。在仔細閱讀胡君梅老師說的「同在模式」後,有了新的體悟。

我認為「同在模式」很像西方說的「心流」,就是那種全神貫注、渾然忘我、絲毫不覺得疲憊無聊的時刻。在《做自己的生命設計師》中,也提到當人能夠經常做讓自己進入心流時刻的事物時,會更有幸福感、覺得生命有意義。


其實「行動模式」與「同在模式』,缺一不可,當然行動模式很重要,因為造就了我們大部分看的見的成就,但同在模式越多,整個身心受負面情緒、想法的干擾就越小,行動模式的效能也就越高。如果可以增加同在模式,就可以讓生活過得更平衡、喜悅、自在。


於是我期許自己,下次一樣可以好好的規劃一趟旅程,因為這樣才可以確保預約到好吃的餐廳、行程不受耽誤,但與此同時,別忘了專注於每一分每一秒,進入餐廳後,用正念的態度品嘗眼前的食物;遊覽的同時,別忘了注意鼻子裡空氣的味道、足下的踏感;和朋友相聚時,就彷彿世界上只剩下對方,將注意力放在當下的每一個歷程。


你準備好上路了嗎?

你可能也會感興趣

告訴我你的想法:

Subscribe
Notify of
guest

這個網站採用 Akismet 服務減少垃圾留言。進一步了解 Akismet 如何處理網站訪客的留言資料

0 Comments
Inline Feedbacks
View all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