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臣服實驗》解答我心中的 9 個疑問

上次更新:23 4 月, 2024
透過臣服,你可以拿回心靈的平靜並探索生命更多可能

你覺得什麼都不順、全世界都與你為敵嗎?

為什麼總是事與願違?

如果能心想事成該有多好?

如果放手不抵抗,會發生什麼事呢?

你聽過臣服實驗嗎?「臣服」容易讓人聯想到「軟弱」或「消極」,但正好相反。

我們的執念常常是人生的阻礙,就像小魚拼命想要跟大海抵抗,臣服教我們維持內心平靜與和諧,吸引更多機會進入生活。

最近讀了Micahel Singer的書《臣服實驗》,很嚮往那種無論碰到什麼狀況,都能保持心靈平靜的境界。

作者Michael A. Singer是一位瑜珈修士及暢銷作家。他本來是經濟系博士班的高材生,卻因為一次的開悟經歷走向瑜珈士的路。從 20 多歲開始進入臣服到目前已經 70 多歲中間,所有人生經歷都是他始料未及的。

沒有任何建造專業的他,竟然幫自己蓋了房子,還成為建築承包商、從沒碰過電腦,卻寫出了一套醫院管理系統,銷售至全美國各大醫院、甚至當了上市公司的 CEO。

但最讓我驚奇的,卻是這一路上他始終可以維持靜心習慣,以及碰上各種波瀾時心情也依然保持平靜。

他是怎麼辦到的?

這篇文章,我想將自己在閱讀時,腦海裡浮現的問題以及得到的答案分享給你。

也歡迎跟我分享你是怎麼想的。

crop woman near burning candles during ritual
Photo by Anete Lusina on Pexels.com

什麼是臣服?

臣服指的是打從心裡答應他人的請求。願意相信每件事有其道理。只要是出自善意,對他人有幫助,都願意試著去做,即使內心不喜歡。

《臣服實驗》很難懂,有沒有更好理解的方法?

《臣服實驗》讓我想到一部老電影《沒問題先生》(YES MAN,2008 年上映,由金凱瑞主演)。他本來是一個情場失意、工作不得志的魯蛇,卻因為嘗試不拒絕生命中的所有邀請,而獲得一段前所未有的人生經歷,最後當然也抱得美人歸。

不過電影後來分享的是其實重點不是不拒絕,重點是真心想要做那件事情,真心相信答應那件事情是最好的

如果覺得臣服太難懂,可以看《沒問題先生》,應該比較好懂。

為什麼要臣服?臣服的好處?

令我嚮往的,是因為放下執念後所帶來的心靈平靜。彷彿再也不受焦慮和恐懼綁架,能夠好好享受當下。

不再堅持自我,劃好界線,缺乏彈性。這些過度計畫,反映的是我們對於「失控」的害怕

在我們過度地想要掌握所有事情時,往往忘記了我們本來就不可能掌握所有的事情。過度憂慮著未來,也忽略了未來是具有變動性的。

為什麼臣服可以獲得平靜?

因為將自己對事物的感受分開了。

譬如辛苦準備的提案遭到拒絕、或者創作做的作品迴響不如預期時,能夠把提案和作品跟自己分開,知道那是你分享過的東西、但並不代表你。所以不受歡迎、並不表示你整個人都不受歡迎

相反的,提案被接受,被組織或者領導者受到認同,但並不代表你一切也被認同。

讓我想起 Simon Sinek 在《先問為什麼》的黃金圈理論說的:觀眾不為你而來,他們為自己而來

不把自己看的那麼重要,似乎是臣服實驗讓人平靜的原因。

昨天跟一群同事聊天,其中一人問:你對新財年的一切變動感覺如何?另一位只是聳聳肩:控制你能控制的(control what you can control)。

回想起來,這好像就是臣服想要告訴我們的事情。

把個人對於組織變動的喜好和情緒拿掉,因為身為組織裡的小蝦米,我們其實無法改變什麼。

那不如就相信這是最好的安排,做能做的,然後看看宇宙要把我們帶往何方?

臣服條件:如果利他並且不傷害自己,就答應

Singer 無論甘願不甘願、有沒有報酬、跟他想做的事情相關與否,只要那件事是對他人有幫助的,都說「好」。

有些是付費的,譬如客戶願付高額經費請他優先去蓋房子、校長聘請他去社區大學授課、賣掉一手打造的《醫療經理》公司。

有些則是無償的,譬如寫文章給敬重的教授,間接完成博士論文、幫人蓋房子,只收材料費、教人正念、讓自己家變成公共場所,每天都有許多訪客進出。

group of people enjoying music concert
Photo by Leah Kelley on Pexels.com

臣服跟消極有什麼不一樣?

我認為消極是不作為,但臣服是作為後,對事情如何發展不帶有預期

就像 Singer 在書中描述他的一生,其實一開始確實想要不作為,就是躲在森林裡修行,最後卻成為老師、通過博士資格考、成為建築公司老闆、甚至成為上市公司 CEO,這都是他經過許多付出後才能實現的。

但他是帶著非常平靜的心在做,因為無論結果好壞,時間一到,他都能回到那個小屋子裡的冥想狀態,那是他真正放在心上的事情。

臣服就是放棄往目標前進嗎?

也不是,正好相反,是追尋目標,但無論結果好壞都相信是最好的安排

譬如 Singer 一開始花光全身積蓄,在森林中買地蓋房子,目標只是靜下來冥想。後來卻發現宇宙對他有不同安排,於是聽從宇宙的旨意,開始人生的歷險。但他始終記得只想當個瑜珈修士的目標,幾十年來也維持這個習慣。

活到現在七十幾歲了,仍然保有瑜珈修士的生活。他臣服於宇宙要他做的事情,並盡力保有自己的初衷。

發生磨難時,也要相信是宇宙最好的安排嗎?

發生挫折的時候或許可以勉強說服自己一切都是老天的旨意、宇宙最好的安排,

但發生不幸的事情的時候呢?

譬如親友碰上災難、或是一瞬間失去所有,你真的還能在這種時候保持平靜,說我相信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嗎?這我真沒有答案。這些事情讓人痛苦極了,能夠平靜這麼說的人,大概已經沒有痛覺神經了吧?

作者在書中最挫折的事情,大概就是曾經捲入官司長達數年,被認為貪污,甚至請辭執行長。但即使碰到這麼大的事情,他還是可以每日保持平靜。

正常人官司纏身多年,應該早就心裡生病了,這真是個困難的問題。

怎麼可能答應所有事情?

如果以 Singer 的人生軌跡來看,他做到的就是不拒絕、對於他人的請求說好。

他認為一切都是宇宙的安排,應該要放下小我(也可以說是我執),認為僅憑一個人小小的力量,是不可能提前知道宇宙為他安排了什麼的。

於是他接受教職、接受人家住在他家、接受人家希望他去蓋房子的請求,即使他最一開始的想望是可以隱居,完全不受打擾的一個人生活。

但誰知道命運卻安排他一路從幫別人蓋房子、寫電腦程式擴展到大型團隊。跟他一開始想的根本不一樣。

我試圖列出所有不可能的理由。

  • 如果是要我去做壞事怎麼辦?
  • 如果跟我追求的目標完全相反怎麼辦?
  • 如果影響到我的健康或是情緒怎麼辦?
  • 如果對我愛的人造成傷害怎麼辦?
  • 如果都沒有回報怎麼辦?

應該還是有個規則的吧,如果什麼都答應了,那後果可能不堪設想。

怎麼開始臣服實驗?

Singer 執行臣服實驗的方式很簡單,就是當別人有求於他時,如果不傷害人、對人有好處,並且唯一的抗拒理由是個人喜好,就答應,並且全力以赴。把這件任務當作是宇宙給你的使命。

換句話說,當生命以某種方式呈現,而你抗拒的唯一理由是出於個人喜好,就放開自己的好惡,讓生命做主。因為你不是屬於自己的,是屬於宇宙的。

underwater photography of turtle
Photo by Jeremy Bishop on Pexels.com

後記:相信一切是最好的安排

「投降不是放棄或變得被動,而是放棄我們對現狀的抵抗,讓生活自然展開」,Singer 說。

這篇文章寫到這裡,我已經執行了臣服實驗一個多月。漸漸發現,也許我們真正需要的,是心靈上的平靜,而不是順遂的人生

前陣子公司進入新財年,發布了許多組織變動。面對各種人事大風吹、規則修改,我跟許多人一樣都感到一頭霧水,甚至有些無所適從。

一隻小魚要怎麼抵抗大海的洋流變化呢?還記得《海底總動員》(Finding Nemo)中那群帶著 Nemo 群找家人的海龜嗎?海龜其實是個冒險家,在大海中一邊生活一邊旅行,時間到了,才會順著洋流,回去出生地產卵。

我們能做的,就是像海龜那樣,不抵抗,而是順應著潮流,讓他帶往自己的目的地。

相信宇宙讓你生命中發生的一切事情是善意的。當內心能平靜與和諧,也許能吸引更多機會進入我們的生活。

你可能也會感興趣

告訴我你的想法:

Subscribe
Notify of
guest

這個網站採用 Akismet 服務減少垃圾留言。進一步了解 Akismet 如何處理網站訪客的留言資料

0 Comments
Inline Feedbacks
View all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