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感受自由》:耶魯大學教授給情緒文盲的第一堂課,從情緒標記開始

上次更新:8 4 月, 2024
培養情商的五種技能

你有一天坐在一個品酒聚會裡,忽然有個人問:「大家覺得怎樣?」

全場除了「我很好」、「還不錯」外,沒有其他答案。

接著那個人又問:「你會如何形容手上的這隻酒?」,頓時間大家滔滔不絕。

「這款酒芳香順滑,帶有柑橘花的香氣」

「聞起來像春天,嚐起來像夏天」

忽然大家都變成大文豪了。

這個世界怎麼了?

你能想像自己對於發酵的葡萄汁可以這樣滔滔不絕,但對於描述內心生活,卻如此語窮?

你也是情緒文盲嗎?

《讓感受自由》是一本告訴你為什麼表達感受很重要,以及如何訓練的書。

表達感受是一種技能,雖然學校沒教、考試不考,但我們一輩子無論在面對工作、家庭、伴侶和社交時都扮演重要角色。

作者Marc Brackett是耶魯大學情緒素養中心的創始主任和兒童研究中心的教授。小時候遭受性虐待,也在學校被霸凌,使得與父母關係非常火爆,生活過得一團糟。幸好身邊有一位願意傾聽的舅舅,逐漸幫助他學會如何處理情緒。

長大後他深刻明白情緒對一個人人生是否幸福的重要,因此立定志向,投注其中,希望藉由這本書以及研究,創造一個更健康、更富有同情心的社會。

他相信,如果我們能夠學會分辨表達以及駕馭感受,就可以利用這些情緒,創造令人滿意的生活。

Brackett 教授曾在接受Brene Brown訪談的一集Podcast中,開宗明義地指出目前社會缺乏情感教育,最好的例子,就是我們很少真正在意身旁人的感受

譬如我們每當碰到一個人,都會問「你覺得怎樣?」,但就像小時候英文課教的,標準答案是「我很好,那你呢?」(I’m fine, Thank you. And you?)。大家都知道唯一答案是我很好,沒有人真的在意你的感受。

person holding cup of wine
Photo by Elina Sazonova on Pexels.com

為什麼情緒對於人生幸福,扮演最關鍵的角色?

情緒的目的是:確保我們的生存。如果不需要,情緒就不會存在。

情緒是一種生存需求,與生俱來,就像嬰兒肚子餓了、睡不飽、尿布濕了會哭鬧,就是一種情緒表達,目的是取得關注,才能維持生命。所以從達爾文的演化主義角度來看,情緒的存在是必要的。

無論你喜不喜歡,情緒都決定了你的注意力、做出哪些決定、影響你與社會的關係,也決定是否健康

譬如我有一位親戚,曾經因為外食而吃壞肚子,而對外食造成恐懼,則將來不管碰到什麼外食,都只記得曾經讓她拉肚子的負面回憶。忽略了近幾年的外食市場其實已經有了很大的改變,選擇多樣,不再是當年所想的。

於是她只吃自己準備的食物,連和同住家人共餐都不肯,連帶影響著人際關係與社會關係。她不能出門超過 2 小時,因為肚子會餓,外面沒東西吃,自己準備便當又太費力氣了、也不能與人聚餐。哪怕只是喝個飲料,也擔心攝取咖啡因、吃冰的身體會寒、吃甜的不好等等。

天冷出門怕著涼、天熱出門怕回到室內吹到冷氣也會感冒,於是整天窩在家裡,當然也很少戶外活動。缺乏陽光照射與多巴胺刺激,使的她不僅更常生病,也更加焦慮和憂鬱。

生病的情況又更加深了她對於各種生活大小事的恐懼信念,像個負面螺旋一樣,健康狀況一年比一年糟糕。

如果我們能夠學會分辨表達以及調節我們的情緒,就可以利用這些情緒,創造積極的、令人滿意的生活。

以上說的分辨、表達和駕馭情緒,就是情商情商指的是能夠監測自己和他人的情感(feelings)和情緒(emotions),且加以區別,並能運用這些訊息來引導自己的思考和行動的能力。

而改變的第一步,就是學習如何標記情緒

為什麼你應該學習如何標記情緒?

Brackett 教授從神經科學和腦成像研究中得知:「只要能命名,就可以駕馭」,相信標記情緒本身就是一種情緒調節。

同樣想法的還有奧地利哲學家 Ludwig Wittgenstein:「我語言的極限,即是我世界的界線」(The limits of my language mean the limits of my world),表示我們沒有辦法處理說不出來、無法形容的感受和情緒。

能用精確的詞來標記情緒有幾大功用:

  • 能夠比較:讓我們能夠把我們的感覺與他人的感覺做比較、也能夠把自己以前和現在的感覺比較。
  • 讓他人知道怎麼幫助我們:一旦能夠具體溝通感受,對方就不會只看眼前的行為,而是去理解背後的原因。譬如明白你的沉默不語是因為在對自己生氣,也許就知道要如何應對,譬如安慰你、或是一起解決問題。
  • 讓我們知道如何滿足他人:同樣地,也可以幫助我們滿足他人的需求。一旦知道別人的感受,就知道要如何支持。

標記之後,要能夠表達

collage of portraits of cheerful woman
Photo by Andrea Piacquadio on Pexels.com

為什麼懂得表達情緒很重要?

表達情緒能夠增加與人的深刻連結

紐約時報專欄作家大衛.布魯克斯(David Brooks)曾經分享一段經歷。有次上課時,他跟全班宣布,因為一些沒有明說的個人問題,與學生的面談需要取消。之後有不少同學寫信給他,表達關心與支持。之後那堂課的氣氛不一樣了,教授與學生的關係變得更好。「那一絲脆弱感意味著我並不是超凡的布魯克斯教授」,他分享。

這麼重要的事情,為什麼學校沒有教?

表達情緒太尷尬了

你能夠自在的表達自己的情緒嗎?應該不能,大多數人都不能。正面的情緒也許還好一點,但舉凡各種負面情緒,譬如怨恨、害怕,表達出來經常令人感到尷尬和不自在。

因為大家都不說出口,於是才有了察言觀色讀空氣等技能要學習,學不好的,還要被貼上白目直男的標籤,但奇怪了,表達情緒是自己的責任,不是嗎?

情緒表達讓人感到脆弱

隱藏脆弱是很正常的事情,尤其是在遠古時代,人類的老祖先靠著狩獵過活,忙著滿足馬斯洛金字塔最底層的生理和安全需求,那時誰管你的情感需求?能吃飽、活下來就不錯了。

但時至今日,當我們大多數都能吃飽,進而想追求情感連結,展現脆弱,正是最佳方法。Brene Brown 曾說:「我知道脆弱是丟臉和害怕的核心,為了自我價值的掙扎,但似乎也孕育出了喜悅、創造力、歸屬和愛」。

????延伸閱讀:給不敢說出要什麼的你,3個心理建設和3個行動方案《召喚勇氣》

egg power fear hammer
Photo by Pixabay on Pexels.com

情緒無法量化

科學家並不喜歡情緒,因為它不像智商,無法透過標準化測試來測量。Davis Brooks 曾寫出:智商心智能力,就像「時鐘與雲彩」的區別。

時鐘很精巧,可以拆解、還原,量測每一個零件。然而雲是不規則且動態的,想要研究雲彩很困難,因為每分每秒都在變化,描述雲彩最好的方法是「說明」,而不是「數字」。

智力只是心智能力的一小部分。他在著作《社會性動物》中舉了一個非常好懂的例子:譬如一個士兵的體能,相較於我們,非常強壯。你讓他做「伏地挺身」或「引體向上」,都會非常好。但除非他也具備了勇氣紀律技能想像力敏銳度,否則在混亂的戰場上,他恐怕無法存活。

而當中所說的心智,指的是一種能夠理解自己以及周圍人類的心理狀態的能力,包括情緒

????延伸閱讀:學霸為什麼不快樂?生命的成功,最重要的是什麼?《社會性動物》

什麼是情緒調節?

情緒調節的意思是,在情緒反應時,對個人體驗何種情緒,以及採取何種方式抒發情緒產生影響的過程。用我自己的話來解讀,就是你如何影響自己的情緒

培養情商的五種技能:RULER

《讓感受自由》結合情緒科學、心理學與實際經驗,發展出培養情商的 5 種技能,稱為 RULER:

辨別Recognizing):能夠藉由各種肢體語言,包含表情、身體感受、音調變化、肢體語言等判斷自己和他人的情緒。

理解Understanding) :知道這種情緒是為什麼被觸發,譬如人、事、時、地、物,也知道這種情緒會如何影響決定。

標記Labeling):能夠描述情緒、為情緒貼上標籤

表達Expressing):能夠說出自己和他人的情緒。

調節 (Regulating):運用不同方法,譬如正念、呼吸、轉移注意力等方式調節情緒。

????以上作法,也曾經部分或完整被其他作品提及:

給不敢說出要什麼的你,3個心理建設和3個行動方案《召喚勇氣》

他怎麼又抓狂了?3個步驟挖掘生氣底下的情緒,與人建立真實連結《心的地圖》(Atlas of the Heart)

醒醒吧!麻瓜,佛地魔本來就住在你心裡《活出你的原廠設定》

情緒困擾是天生的嗎?或是「創傷症候群」在作怪?《心靈的傷,身體會記住》

透過與內在小孩對話,成功克服搭機恐懼。臨床心理師教你改寫人生劇本《重建生命的內在模式》

angry little brothers fighting and pulling toy to sides
Photo by 100 files on Pexels.com

實例:如何善用情緒素養解決衝突,從小學就開始了

書中的一段小故事很可愛,想要特別跟你分享。

阿里和豪爾赫是國小同學,感情很好。有次一如往常,他們因為小事鬥嘴,接著進階成打鬧。豪爾赫奪走阿里頭上的帽子,想不到這個舉動讓阿里忽然翻臉,憤怒的跟豪爾赫打起來,這次是認真的。

老師把兩位男孩帶到角落,開始運用平常教他們的情緒素養技巧。要求兩個男孩互相說出另一個男孩當時可能的感受,與造成這種感覺的可能原因。接著引導他們如何表達調節情緒。採取彼此換位思考的方法,幫助兩個男孩平靜下來,可以回憶當時的情況。

過程中,阿里生氣地說道:在我的文化裡,拿走別人的帽子是完全無法忍受的!

豪爾赫驚訝地回應:對不起!我本來不知道,真的不知道,我保證再也不會這麼做了!

後來,老師全班同學和他們一起分享阿拉伯和西班牙之間的文化差異,討論有哪些舉動或是言語會被認為是禮貌、或者不友善的。經過那次事件,這群小學生無論是情緒素養或者跨文化溝通都明顯進步了。

情緒調節失敗了怎麼辦

情緒調節當然不會每次都成功,引用拳王泰森(Mike Tyson)曾說:「每個人原本都有一套計畫,直到嘴裡吃了一拳」(Everyone Has a Plan Until They Get Punched in the Mouth)。

失敗了,就再試一次吧!我們都應該練習自我包容(Self-Compassion),指的是信任、尊重、善待和愛自己,就像我們也會這樣對身邊的人一樣。

你不用逼自己當個正能量魔人:負面情緒有建設性

讀到這裡,你可能會以為《讓感受自由》鼓勵大家都要當個正能量魔人,只要一有負面情緒,就要努力調節,其實正好相反。

負面情緒能夠幫助你做出比較好的決策,譬如要投資和採購的時候,樂觀可能導致低估風險,事後後悔。擔憂、焦慮,反而能夠幫助你更謹慎和小心,不致於犯錯。

負面情緒還有助於集中注意力,幫助你度過難關。譬如許多藝術家最棒的作品,都是在人生比較失意的階段完成的,當他們成名之後的作品,反而失色許多。

此外,適量的負面情緒也可以使身體更健康,例如哭泣可以舒壓,以讓壓力荷爾蒙排出體外。

photo of a sign and eyeglasses on table
Photo by Binti Malu on Pexels.com

後記

雖然已經讀過許多本關於情緒的書,我對於作者的自我揭露感到佩服。他不僅有勇氣說出過往傷痛,還能清楚描述當下父母和自己的情緒與感受。以下是其中一段相當精采的自白:

父母我、關心我,這我都知道。但是他們也有自己的難處。我的媽媽焦慮憂鬱,且有酗酒的問題;而爸爸對於一個不像他一般強悍的兒子感到憤怒恐懼失望。而且他們還有一個共同點:對於如何處理情緒摸不著頭緒,

我會獨自在房間裡待上幾個小時,為了在學校裡默默受到霸凌而哭泣、而忿忿不平,所以我對生活的主要反應是憤怒。我會跟我媽媽頂嘴、大吼,和尖叫。

許多人一生都在竭盡全力避免落入這樣的命運,也努力成為父母以外的任何人。然後,不可避免地,當我們聽到自己說:「那是從哪裡來的?」那一刻,才突然意識到終其一生我們內在一直都帶著父母同行

我們會吸收情緒經驗,就像空氣之於呼吸。我們會帶著那些模式,而且通常會複製在我們新建立的家中。

我感激能夠讀到這些生命經歷,也透過他的脆弱經歷和體悟得到力量。

我們都需要歸屬感,被看見和被聽見的情緒需求都相同。希望你也能透過情緒調節,創造令人滿意的生活,就從標記情緒開始。

幫助內向的你找到熱愛工作,走出逆境、享受生活

電子報每周五寄送 | 提供實用指南,用你的方式,去想去的地方

如果這篇文章有幫助到你,歡迎訂閱電子報,我會持續與你分享。

你可能也會感興趣

告訴我你的想法:

Subscribe
Notify of
guest

這個網站採用 Akismet 服務減少垃圾留言。進一步了解 Akismet 如何處理網站訪客的留言資料

0 Comments
Oldest
Newest Most Voted
Inline Feedbacks
View all comments